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百六八章 三个来源
“本官来的时候,听着有人唱‘两gen筷子夹着碗,屏障在西也在南,东面不平北边平,黄山胜过九华山。’哪位能为本官解释一下,这首民谣是什么意思?”
王维和等人自然不敢把ma德的“邀请”不当回事,寿宴过后三天,他们就早早地就找到了巡抚衙门。
由于此次王维和只是想来探探ma德的口风,所以,并没有通知太多的人,只带来了几个在徽商总会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商家。他们本以为ma德会拐着弯儿的要钱,肯定会说什么安徽刚刚遭灾,百姓生活困苦,急需诸位慷慨解nang之类的话。为此,他们还商量了好一阵子,为了不得罪这位土地爷,还商量了一个jiao钱的底限。可是,真见到之后,ma德却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跟他们不着边际的聊了一会儿,等到施世纶和陆珑琪赶来之后,才正式开口。可是,仍然不是要钱,反倒问了这么一个民谣的问题。
“回抚台大人,这首民谣唱的是咱们安徽的事情。两gen筷子,指的是长江和淮河;巢湖如碗;西面的大别山和东南面的天目山如屏;北边是一ma平川的大平原,而皖南则有风景尤胜五岳的黄山以及佛家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王维和带来的一个名叫刘裕卿的徽商回答dao。
“原来是这样!看来,咱们安徽果然是个好地方啊!有山有水有平地…可是,本抚想问一下诸位,为什么安徽会这么穷呢?而且,这么好的地方,还老是闹灾!”ma德又微笑着朝几个人问dao。
“这个…大人,不知dao您有没有听说过咱们安徽的一dao民谣?”王维和想了一下,又抬tou看了看ma德的脸se,这才开口问dao。
“哦?又是民谣?”ma德问dao。
“这首民谣其实很有名,名叫《凤yang调》!”王维和答dao。
“原来是这首!我听过。‘自从chu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那一首,是不是?”ma德问dao。
“大人说的不错,正是这一首!”王维和答dao。
“提这首民谣…王会长,难dao你是想把安徽的贫穷归怪到朱元璋的tou上?”ma德又朝王维和问dao。
“不敢不敢!”王维和连连摆手dao。虽说现在是清朝,可是,康熙南巡的时候,还是到南京的皇陵祭奠过朱元璋,并且,在祭文之中对朱元璋自称为“臣”!虽说这么zuo有收买人心,以稳定江南之嫌,可是,朱元璋依旧不是能在公开场合luan批评的人wu。
“凤yang原本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是,由于是朱洪武的chushen之地,被封为‘中都’,官吏太监一大堆,搜刮无度,才使得此地从此败落。而且,前明官吏贪风之炽烈,朱洪武‘扒pi填草’之法尚且镇慑不住,就更加不要说其后的皇帝了。…”施世纶也说dao。
“你们这是说的官吏不够清廉!是不是?”ma德问dao。
“下官正是此意!”施世纶答dao。王维和等人却是没敢吭声。
“仅此一条吗?”ma德又问dao:“一个省,如果只是因为官吏不够清廉就败落这么多年,穷了这么多年,以至于本地胆大有识之人纷纷chu走,闯chu了‘徽商’这天南地北都踏遍了的名号,也未免有些太过了吧?”
“…”王维和等人相视一yan,无言以对。他们一时之间没听chuma德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在赞他们呢,还是在说他们有钱?而且,ma德的这个问题太大,gen本就不是他们这些商人敢随便chutou谈论的。刚才王维和不过是想凑和着过去,可惜,ma德不买帐。
施世纶和陆珑琪也相视了一yan,一时之间不知dao该怎么回答。ma德的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可是,要想回答清楚,不好生研究一下,gen本就不可能。
…
“官吏!百姓!地理!风俗!天象气候!…还有商人!士子!”ma德拿yan睛盯着面前的这几个人,一眨不眨“本抚要你们从我列举的这些里面,找chu安徽为什么一直是个穷省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东西的办法。本抚给你们一个月…不,已经不到一个月了。本抚给了那几个知府和知州一个月的时间去找chu如何让他们的辖区变得好起来的办法。你们比他们晚了十几天,可是,你们都比他们jing1明!所以,本抚让你们到时候跟他们一起,把这份答案jiao上来!”
“抚台大人,您…您是说让我们?”刘裕卿指指自己和王维和等人,全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