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八章东坡(2/3)

这事要是换了一个势的帝王,那多半是死不认帐。拂袖而去,要是像明崇祯那样的暴君,碰到臣当面揭他的短,八成立刻推午门斩首了。赵佶却不然,吃着东坡,听着东坡词,前跪着东坡的后人,他倒心中恻隐。全然不以自己为意,沉半晌之后长叹一声:“苏轼虽是元佑一党,其实并无大过,当日朕已赦其过,只可惜天不假年,终致客途之恨,朕心实甚悯之。今因卿之请,当饬令将苏轼削除党籍,饬吏议其追封之事,并尚在坐之苏门弟,一并叙录。”

吃的饱饱,便吩咐旁的不要上了,只捡苏轼最有名的菜式…东坡上来。赵佶尝了一块,只觉香甜不腻,顷刻便化,与平日所的猪大异其趣,不由得大声叫好:“如此好,不知苏轼怎生来的?”

娓娓来,原来当时烹饪也用蔗糖,但是其纯度就大成问题,和现在用的白糖比起来,其差别大概类似与大盐和盐的距离,因此当时是没有白糖的说法的,通常都叫黄糖。用这样的糖作来的甜,味可想而知。

大为惊诧,想不到赵佶这当真了得,连这个都吃来了。他走到一个铺,拿糖罐捧到赵佶面前,赵佶看时,只见那糖罐中一片雪白,晶莹绵细,看上去煞是洁净,与平时所看见地那些黄兮兮的糖大不相同,不禁大奇:“这糖怎的如此玉雪清净?”

赵佶沉默不语。当年苏轼贬谪黄州,这事是他兄长哲宗在位时作的,跟他是没有大关系。不过崇宁年间党争,苏轼死了也没逃过,不但其门生弟都遭到株连,苏门四学士如今死的只剩下张来一个,其后著作都被下旨厉禁,如此下场,实在是凄凉得有过分。说到底苏轼并没犯什么大错,无非党争而已。

东坡居已经是城的最后面了。一趟转下来,吃了,又降下德音,赵佶的自我觉颇为良好,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向:“小卿家,朕品鉴。觉其中甜者尤其,与平日所大不相同,莫非用糖有所分别?”

赵佶闻之欣然,原来苏轼烧个猪都能对民生有益,正要夸奖几句,后忽然传来几声呜咽,不由诧异。回看时,只见梁师成着一块东坡中泪满盈,那块都咽不下去,神情极是悲苦。

:“官家,东坡居士曾作猪颂,咏的便是这东坡了,有是,慢着火,少着,火候足时他自。猪难调,本朝富贵者多羊,而贫者不知如何煮,因此无人问津,其价甚贱,实则此兽好养易长,生育速度更胜羊数倍,用为百姓正是合适不过。”

梁师成见赵佶问起,慌忙将中的匆忙咽下,边泪边诉:“东坡居士乃是先臣,下臣不孝,不曾有机会承先臣膝下,想及先臣谪居黄州,生活拮据,无有,致使亲手烹调猪,虽然先臣豁达不以为意,下臣实在心中酸楚,因此哭泣。恐扰圣躬,伏祈降罪!”

他说一句。粱师成就磕一个,等到说完,早已磕了十七八个。就连一旁站着的俅也跪了下来跟着谢恩。称臣本东坡门下刀笔小吏,亦圣恩,、郑居中、梁士杰等人也一起磕,称颂皇帝仁慈。

一面拍,一面心中有些慨:赵佶这样的皇帝,往好了说叫宅心仁厚,往坏了说叫妇人之仁,历史上徽宗朝得这样乌烟瘴气,至少有分原因和他一味姑息自己信的大臣有关。即便是持反对意见者,他也没有杀过人。这一和后来即位的宗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宋皇帝对于上书言事者开杀戒,自宗赵构始。这格对九五至尊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缺少了杀伐决断的皇帝。自然会朝纲大,但若不是这样的皇帝,自己恐怕也不能像现在这样逍遥自在了吧?

“梁卿,因何悲泣?”

得悉此事后,苦于这时代工业提纯手段的落后,一时也无良策。忽然有一日,燕青从东南传来消息,说从福州民间访得白糖制法,居然是用黄泥将熬好的糖冲淋一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