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十八章 东坡
整个博览会的一楼面积广大,丝毫不亚于高qiang那座大宋第一青楼。而这一楼的一半面积划chu来作为小吃城,其规模可想而知,高qiang的应奉局虽然实力雄厚,菜式新颖,却也只占了十来家铺面,余外大多都是他派遣手下从全国各chu1请来的名厨特se菜点,什么涮羊rou火锅,金华火tui,葱油饼,羊rou泡馍,油炸臭豆腐,虾爆鳝面,炭烤羊rou串,蟹黄包子等等,一个个摊点一字排开,放yan望去热气蒸腾,各zhong香味混在一chu1,令人未尝其味,先见其se,闻其香,不禁胃口大开。
汴梁城虽然是万方都会,市民生活丰富,但像这样汇聚八方mei食的盛况却还没有过,唯一能相比拟的也就是大相国寺每月两次的万民集市,但那集市却哪里能吃到这许多新鲜mei食?更不用说有许多都是高qiang授意应奉局造作的后代名点了。
赵佶是每摊必过,每菜必尝,还没走过十来个摊点,早已吃的肚子gun圆,连走路都有些费劲了,放yan望去,这片mei食城起码有二百家摊点,中间的一片空场上足足有上千个座位,想见那博览会召开之日,汴梁城的大小官员宗室百姓纷纷涌入其中,人chao涌涌,争相品尝各地mei食,盛况可期。
原本对于博览会克扣了本该发放给宗室和官员的赏赐,赵佶还颇有些担心,不过单看这mei食城的架势,就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忘记抱怨了,而要想把这许多mei食都尝一个遍,an照高qiang的计算,尽guan大多都只是少则十几文,多则几贯文的hua费,但这许多家累积起来,少说也有二三百贯扔下去。
“官家明鉴,这百姓官吏前来享用mei食,鉴赏珍宝。多半都得呼朋引类,携家带口,那时一人之费须供数人,其费数倍矣。只这mei食城一项,臣下预计足可消费货钞百万贯之多。”
赵佶连连点tou,他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尽guan吃不下了,却耐不住好奇心。所有未见过的摊点都要一一逛个遍。皇帝是满腹诗书的,吃也要吃chu风雅来,高qiang早有准备,对于一些名点小吃,每一样都附带介绍民间传说若干,听的赵佶津津有味,对于宋嫂鱼羹中的宋嫂,过桥米线中那位贤惠的妻子,更是大gan兴趣,一时间诗兴大发。口占数绝。至于为各zhongmei食题名赐字。更是不在话下,例如火锅涮羊rou,赵佶取其从guntang白水中捞chu雪白羊rou之意。赐名为“拨霞供”;金华火tui以其se泽鲜红,故赐名“云霞蒸”等等。
一路吃,一路玩,忽然走到一家铺子,门脸乃是一个书斋模样,看上去甚是新奇,赵佶抬tou看时,不由大奇,只见一个匾额,上提着三个大字“东坡居”
“奇哉。此地尽是mei食,怎有东坡居士的书斋在此?”
高qiang见问,赶jin上前禀dao:“官家有所不知,臣下奉旨招引各地mei食名厨,其中以东坡居士命名者不下十余zhong,东坡rou,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肘子东坡豆腐脑,是凡可烹之菜,全有东坡之名。臣下一一访查,有些是东坡居士手制的,有些则是地方名菜名点,一经东坡居士品题之后,立时shen价百倍。既是如此,臣下索xing将这些以东坡居士为名的菜式统统聚集一chu1,建此东坡居以纳之,也是一桩mei事。”
赵佶闻听不由神往,当时苏轼逝去已近十年,但其名声反而越来越大,朝野民间仰慕者甚重,文学和人格的魅力可见一斑。苏轼与欧yang修、司ma光等名臣名士相比另有一桩不俗之chu1,就是诙谐成xing,当时人谓东坡hua稽,对于老百姓来说倍gan亲切,因此人多以与之攀上关系为荣。
高qiang建这东坡居时,原本颇有些担心,只因苏轼乃是元佑党籍中的重点人wu,其姓名是由赵佶亲笔题写在党人碑上的,生平著作更经圣旨宣谕各地不得刊行,虽然后来得以赦免,但其人在从海南返回的途中就病逝,下场甚是凄凉。有这样的因果在里面,他在博览会这样的盛大活动中大肆纪念苏轼,不晓得皇帝会作什么反应,如今见赵佶神se如常,更颇gan兴趣,这才放了些心。
一行进了东坡居,因为赵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