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天子的反击曹卑鄙的圣人:曹(2/7)

荀彧呆呆地摇了摇:“一者在下不过是因明公之信赖才能主持朝政,算不得什么天亲命,不敢说有什么功劳…”

“您信这些吗?”

“你没将它呈递天?”曹接了过来,果然是自己亲笔写的:

“重铸?”曹笑了“这两件东西有什么用呢?就说那地动仪吧,张衡造它之前就地震,造它之后依旧地震,不能救民于危难反倒给朝廷添。自从有了这地动仪,三公罢免又添了一条地震,庞参、王龚都是那时候的辅弼良臣,不也是因为地震罢免的吗?就是孝顺帝也不得不下罪己诏。张衡奏疏里写得明白,‘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祥矣,可为寒心。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转祸为福’。他本想铲除佞报效君王,结果却误伤良臣到结怨,满腹忠心反办了错事,最后因为谗言迁往河间任国相。说他坏话的不光有小人,也有君,都怕他以灾异之事上书弹劾啊!董仲舒说‘视前世已行之事,观天人相与之际’。我朝这天人应之说实在是厉害。”

“王佐之才…”荀彧一阵苦笑。王佐之才确实不假,不过佐的究竟是谁呢?

忽然想起件事:“我南下之前曾上书请封十几个人的侯位,别人都表谢恩了,怎么令君不肯接受呢。”他这次表奏的都是当年协助举兵的功臣,有的已经在朝为官、有的是将军、有的是掾属。表夏侯惇为安亭侯、荀攸为陆树亭侯、钟繇为东武亭侯…荀彧名列榜首,请封为万岁亭侯。

荀彧不说是,却也不说不是:“即便没这样的闲话,在下也不敢领受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邱;萧何之士,先于平。珍策重计,古今所尚。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爵,以彰元勋。〗

摇摇:“我从来不信什么天意天命!”

荀彧虽折腾了半宿,但心情还不错,好久没跟曹畅谈意趣了。他漫步在皇院中,望着簇新的刻漏、日晷(刻漏、日晷,古代计时装置。刻漏以滴刻度的方式计算时间,把每天划分为100刻,每刻大约15分钟;日晷是凭借影估测时辰):“我记得昔日洛有一对浑天仪、地动仪。”

荀彧双目炯炯望着他,不知该说什么——不信天命的人固然不会被谶纬迷信之说所迷惑,但不信天命也意味着什么事都可以!最最可怕的是现在不信将来却信…荀彧不敢再往下想了,岔开:“张平的奏章你竟记得这般清楚,实在不简单。”

“遵照明公之意,天要看的文书岂能不经我手…”荀彧话中带了几分无奈。

荀彧也叹了气:“我当年担任守令,只为天保存笔墨,如今是尚书令,天天指挥尚书、令史舞文墨了。”

“令君当年未成名之时,何颙(yóng)就说你有王佐之才,有今天这般位置乃是理所应当的。”

“没错,孝顺帝朝太史令张衡亲自督造的,据说为了制造这两件东西他费了将近四年。惜乎最终毁于董卓那场大火了。”曹语气中竟有几分嘲讽。

荀彧默然望着阙,从袖里掏卷竹简:“您是说这个吧。”

“胡说八!”曹一甩衣袖“你为尚书令难没有天诏命?莫非又是孔那厮疯言疯语?”

也不反驳,却说:“你若不提孝武帝杀之事倒也罢了,若细说起来当初还是丞相司直田仁打开城门,放跑太刘据的。可见这类官员也是有好有坏的。如果说校事官是江充,那司直官就是田仁,君与小人老夫都要用,还都要用好。”

“令君也忒自谦。”曹把表章递还给他“我这上面写的哪一条不是令君的功劳,一个小小的亭侯你都不愿意接受吗?还是将他转奏天吧。”

说话间已到皇车就不能继续前行了,曹与荀彧携手揽腕端门,穿仪门来到御园中。因为冬至罢朝,四下里静悄悄的,无论朝臣还是郎官都回府邸了,只有零星的羽林虎贲把守各个门,二人去至中台更换了绛礼服,又来到玉堂殿下。许都皇也在一步步修缮扩大,今年又增了几座阙,殿前的青铜刻漏也是重新铸造的。这会儿太才刚刚升起来,照得这些的铜熠熠生辉。

“我想召集博士和工匠重铸这两件东西。”

白了他一:“令君当我是何人,自小就是鲁莽武夫?当年我任议郎,也没少在洛东观博览群书。记得那年御园里跑一条着冠的狗,我还与陈耽联名上书,扳倒了宦官一党的太尉许戫()。世事多舛,想不到如今…”他低看着自己的手,那双曾经光的握笔杆的手,如今因为岁月逝和战事奔波早已经变得裂,每一皱纹里不知饱了多少血腥和人命!

也不好当面批驳,只委婉:“当年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只因重用江充那等挑拨是非的小人,才落得太冤死、台罪己,明公当引以为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