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八章 天子的反击,曹cao2被吓得魂飞
许都备战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十月己巳,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虽然未发生什么变故,但这一天是立冬,许都朝廷恢复了废止十五年的立冬大礼。尚书令荀彧为此筹划已久,曹cao2也特意脱离军队提前赶回许都参加典礼。
an照礼制的规定,此日夜漏未尽五刻(即太yang升起之前),满朝文武都要换上皂se礼服,到都城黑郊(北郊)迎接第一缕北风,然后回府换上绛se礼服入gong朝贺,这红衣服一直要穿到冬至,还要在皇gong演八佾之舞、总章之乐,整个仪式才能结束。在此期间朝廷各个署衙都暂停理事,皇gong也不进行朝会听政。
曹cao2是前一晚赶回许都的,来到幕府gen本没来得及合yan天就快亮了,赶jin换好了红se礼服登车chu城,随着百官的队伍来到北郊行礼。这样重大的场合他不能不参加,因为谁都清楚,没有曹cao2亲临的典礼是gen本没有意义的。而之所以恢复这zhong仪式,就是向天下证明,大汉朝还是大汉朝,一切规矩礼法还在。
行过迎气之礼,天还没有大亮,曹cao2赶jin把荀彧叫到自己ma车上。“曹公要去哪里?”荀彧捂着嘴直打哈欠,看来昨晚也没有睡踏实。
“立刻入gong。”曹cao2却显得jing1力旺盛“我只能在许都停留一日,明早就得领军北上,所有事务都要在今日之内chu1理完。”
“an礼制咱们必须换上绛se吉服,还是先回府吧。”
“不必,我已命王必取来送至省中了,连你的那一tao也叫他去办。荆州别驾刘先还在我府里等着朝觐呢。”
“哦。”荀彧有些怏怏不快。an照礼制规定,行过迎气之礼就不能再进行朝会了,曹cao2这是自己恢复礼制,而又亲手破坏。
曹cao2哪有心思考虑这些,满脑子都是打仗的事:“钟繇的奏报我已经在路上看过了。河内太守王邑拒不入朝,其手下范先、卫固假借民意要求挽留,一定又是高幹搞的鬼!这小子与袁家兄弟是一窝狼,我若chu兵河北,他必然还要在关中作luan,恐怕会比上次更厉害。据闻崤山一带的黄巾余寇屡屡与高幹往来,这支人ma也不可小觑。”崤山的黄巾首领张晟,因惯骑白ma绰号“张白骑”手下有匪徒一万多人,因为关中势力不一,这支黄巾余党不但没有被剿灭,近些年反而不断壮大,俨然成一方割据,与弘农众多土豪互为表里,私底下还和刘表勾结。这支bu队若再被高幹染指,南北之敌将会串通一气。
反常的是荀彧却一点儿都不着急:“情势不同了,高幹已掀不起风狼了。”
“哦?”曹cao2极少见到他这般乐观。
“民心向背已然分明,天下战luan已久,关中百姓氏族都企盼安定,即便有几个好luan者又能如何?王邑并无野心,只是贪恋实权不肯入朝,范先、卫固那些人不过是跟着瞎闹,至于黄巾张白骑,也不再是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太平dao徒了,全是为了一己私利。以朝廷之威明公之武,这帮小敌gen本不值一提。前番郭援攻河东,绛邑县长贾逵宁死不肯投降,郭援将其投在枯井里,只一夜的工夫就被人放走了。您说这是为什么?”w
“为什么?”曹cao2很想听他的高论。
“因为人心思安,士庶皆知朝廷威信,不想再打仗了。前日弘农郡竟遣来功曹孙资入朝呈上计簿(汉代地方每年向朝廷上报政治、经济、司法报告唤作“上计”制度,负责递送的人称“计吏”所递送的汇报材料叫“计簿”),北方战luan十五年了,终于重见地方计吏啦!这证明咱们的努力没白费,明公若一举扫平河北,荆州刘表何足挂齿?天下就要平定啦!”荀彧格外激动。
曹cao2连拍大tui:“借令君之吉言,老夫必定旗开得胜ma到成功!给贾逵、孙资升官,在朝廷表彰他们!”但是嚷过之后他又渐渐冷静下来“话虽如此,但高幹之变不可不防。关西诸将恃山川险要战majing1良,公然征讨势必生luan。张晟寇崤山、渑池间,南通刘表北连高幹,卫固这帮人又跟着闹,这也足以为害一时。河东背山带河四邻多变,乃当今天下之要地也。令君还应为我举荐一个萧何、寇恂那样的才智之士接guan王邑领地。”
荀彧微然一笑:“这个人选我早已引荐给曹公了。”
“谁?”
“就是杜畿啊!”“杜伯侯…”曹cao2真有些舍不得。那杜畿很被看重,虽然才进幕府几个月,论恩chong却超过了所有的掾属。曹cao2很重视京师舆论,而先前任命的赵达、卢洪等校事人品猥琐遭人唾恨,所以又设司直一职,作为司空下属专门监察朝廷百官,命杜畿充任了这一职位;此后没过多久就转任护羌校尉,跻shen朝廷大员;曹cao2驻军西平之际,又升县为郡,让杜畿领西平太守监察诸军——数月之间连升三级,自幕府建立以来,还没有一个掾属蹿升这么快。
“就是他!”荀彧连连点tou“此人勇可当大难,智可应猝变,又是京兆人士,熟悉民情人脉广博,镇守河东非他莫属。”
“好吧,让杜畿当河东太守,召王邑速速入朝不可抗命。”说罢曹cao2顿了一会儿,似乎漫不经心地问“令君是不是对老夫设立司直官有什么意见啊?”
又是校事又是司直,搞得许都百官缄口不言,荀彧怎能没意见?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