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一三章天火降(2/2)

“呵呵…”晁天焦笑眯眯:“这些洒在地上的米,可有一半是归小官人的…”

“大家都涨你就兴了?“里长怒:“县老爷嫌定的太松,让下面而已!今年你家多,明年他家多,十年才一,嚷嚷个啥劲!”说着呵斥其他人:“还不赶去完税,也想跟着涨涨么?”

黑时,该的税粮已经仓,截留的分并那些耗羡则直接卖给粮商,连夜运走…

至于地上的粮,官府就见不着了,由收税的人私分了事,所以说这是个差。

“唉,实在是没必要…”王贤心说,把斛得稍微大,效果不也一样么,吃相还好看

“这是王八的——规定!”里长两手一摊:“我还被上调为上等中了,上哪说理去。”

季大年俩儿同样不敢啰唣,将担上的粮,小心翼翼将白的大米,倒写着‘四斗’的斛中…斛是官府用来量粮的标准容,这样收粮可以不用过磅,只消用不同的斛来组合便可。

规定,斛里的粮要倒满不说,还得超,堆成尖堆型…季家俩儿照要求,将斛里堆得不能再满,刚要为终于完税松气。却见那晁地焦将袍下襟挽起,退了两步,凝神屏气、气沉丹田,然后大喝一声,冲到斛前,猛地一踹!

这是睁着说瞎话,但老百姓这么多年早习惯了,那季大年陪着笑:“您老称称看,正好九两。”人为刀殂、我为鱼,你要是敢异议,待会儿他还在称上玩手脚,非让你过一斤去不可。

这边副粮长称了称丝的重量,唱:“丝完税!”

那季大年应一声,将一束丝给收税的过秤,过秤的副粮长随手一抓,板着脸:“太压秤,打八折,应收九两!”

分的大米,自然哗啦啦落到地下,季家儿慌忙去捡,却听晁地焦大声:“别捡,这是损耗,没听见?再捡就别了!”

那边季大年俩儿粮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收粮的晁地焦抓一把米:“太压秤!打九折!应收四斗!”

忙忙碌碌一天下来,收了三里三百三十,一千五百百姓的粮。实际上,经过四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这三里的百姓早超过两千,但为了避税,全都隐匿不报,当了黑。所以别看税的弱势,一样满是心跟收税的暗战…

乡亲们由同情变成了气愤,不再理会他和里长的争吵,争先恐后卸船、挑着担去排队粮。

~~~~~~~~

太祖皇帝恤百姓,所定税率是极低的,哪怕加上这些,乡民们也承受得起。这也是让粮长收税的好,他们土生土长,不敢盘剥太过,激起民变,基本不会超乡民的承受范围。

一旁的晁天焦微微自得:“这一踹,叫‘踢斛淋尖’,踢斛,可以让米粒密集充实以便再装。淋下来的尖,就算是耗羡了。”

“不服可以不,等着官府收时,就不止这耗羡了。”晁天焦满不在乎:“千百年来都是这样,不服又能怎样?”

“不行,俺也是给了钱的!”乡民就是直,从简单的心里愤激的话:“凭什么别人不涨,就俺家涨!”

目睹这一幕的王贤,自然是目瞪呆。

“唔…”王贤咳两声,他爹嘱咐过他,丧良心的钱不能拿,‘呆息’也不必拒绝,因为你不拿就全了别人的腰包,人家还骂你蠢猪…

“乡民们能服气?”王贤咽下,这一脚下去,最少多半斗米。

季家儿只好再把斛倒满…

第一个粮的乡民,向晁公正报上自家姓名。晁天焦便翻找到他家的册簿,唱:“十八里一甲甲首主季大年,下等上,米三斗六升,丝七两二钱。”他用的不是官府定的白册,而是自家统计的私册。

“为啥?”那人的反映如一辙,大惊:“不是订好了下等上么?”

乡亲们纷纷向他投来同情的目光。

被上调为中等上了。”

至于收税的晁公正,则是收解两本账…照洪武年间的标准收,照官府定的白册解。收解之间,差不多便截留下两成。这两成二八分账,两成归晁天焦所有,八成由王贤带回衙门,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