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蜀中远比王冲上一世冷,寒风凛冽,教室里摆了好几个炭盆都无济于事。多是富贵人家出身的生员们个个手足发僵,脸色发青。笼着袖子,抽着鼻涕,听课都艰辛无比,更别说写字答题。
不仅是治事斋,经义斋的生员也都一般德性,一坐就犯困,课堂上呼噜声不止,板子声也响个不停。可再打板子,精神都提不起来,顾丰都在嘀咕,是不是干脆提前休学了。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故于“乾”也,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然后厚德载物,故于“坤”也,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积德以有载也,乃能经纶,故于“屯”也,君子以经纶。
打量着一片萎靡的生员们,王安石《易象论解》的开篇语如火盆一般,在王冲心中回荡着。
这几天他都在看《易象论解》,抛开对王安石治政的看法,就这本书来说,王冲读得真有膜拜之心。开篇就见“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当时就让王冲血气沸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魄不健,心志也坚不了,从今天开始,跑步!”
王冲一声令下,顿时哀鸿遍野,生员们几乎造了反。哪有学校要生员跑步的!?咱们是读书人,不是要操练的赤佬!
有顾丰的强压,当然这老头更多怕是瞎起哄,看王冲能鼓捣出什么花样。再有宇文柏、鲜于萌甚至范小石等人的支持,集英社这个团体也终于发挥了作用,少年人本就爱动,视这事为透风之举,其他学生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下了水。华阳县学,不,该说是大宋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学校组织的生员晨练,就这般出现了。
将近年关,在宝历寺到海棠渡之间,多了一幕让旁人颇觉新鲜的场景。凌晨时分,百来名绑着襻膊,扎着袍摆的秀才在官道上群聚而奔。王冲王二郎领头,嘴里的骨哨短促地吹着,队尾还有壮汉压阵,喊着粗浑的号子:“一、一、一二一!”
见着这群读书人,道上行人不迭地抱拳鞠躬,这都是秀才老爷啊。这是要变天了么?怎么秀才老爷也跟赤佬一样操练起来了?
这一鞠躬,百来号人边跑边抱拳回礼,脑袋、身体和手臂的动作整整齐齐,还投以注目礼,惊得行礼的农人和贩夫走卒一身是汗,打小都没遭过这待遇,同时受百多位秀才老爷的礼…
再遇着了一个老者,这群读书人哗啦停住,恭恭敬敬地给这赶着驴车准备去城里卖炭的老头让路。老头吓得一个劲地叫使不得,不是王冲赶动了驴车,老头还要跟这帮人拦着路彼此回礼,纠缠不休。
虽然很是扰民,虽然就慢跑几里路,压根算不上锻炼,可每日这么活动一下,大部分都还是年轻人的生员明显地感觉到精神好多了。甚至后几日,连顾丰都骑着小毛驴,跟在大队旁边溜达着,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
“守正啊,真是期待来年…”
顾丰这么说着,浑浊的老眼第一次充满了对未来的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