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的水闸打开,然后取出上午用剩下的熟铁,放入了锻炉,加热后,在高速锻机每分钟上百次的锤锻中,熟铁迅速变成了铁片,经过三次加热锻打,他得到了厚度只有1mm左右的薄钢板,他用锤子修掉边缘,并把钢片打成了铁锹的形状,然后进行刃口渗碳,淬火,一把铁锹他不到1个小时就做好了,
“太快了,太快了,”王三一直不停的说,
“只有更快,没有最快”张金亮说了一句俏皮话,而后高呼“现在大家该睡觉喽”
因为有锻锤,在张金亮,王三,小三的指点下,村里几个帮忙的人,开始批量的锻造生活用品,而木工老刘家,则和石匠烧砖的老李一起,正在准备东西,准备再修8座锻炉四个锻锤,并给锻炉上盖上房子,还有仓库,用来抵抗刮风下雨,这次锻锤可以直接由坩埚钢浇注,不用在使用高炉了,刘家兄弟,和赵松这几天一直在张金亮的安排下,还在准备木炭,供应锻炉的使用。
张金亮一边忙着这些,还一边让木匠老刘又做了一个小水轮,和变速机构,并让石匠准备了几块粗细不同的中间带有圆孔的圆形磨石出来,制作成了一台水力磨光机,这次,工人们不用爬到哪里使劲的磨刀了。
张金亮看者着几个生手基本上已经可以单干,就带者王三和小三开始试制镐造长刀,长刀和短刀打制方法基本一样,不过他只不过是没有弄过罢了,为了保证长刀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张金亮对熟铁折叠锻打的次数进行了增加,折叠到了20次。因为铁块大,每次折叠都需要加热2~3次,基本到了五十炼,不过都是使用的锻锤,人是不怎么累的,要是在平常这样锻炼,没有个几十天,是不可能完成的,长刀淬火张尽亮选择的是流动的动力水渠。而没有使用淬火的水缸,因为长刀的蓄热太多了,水缸里面的水太少,无法保证在淬火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只有动力水渠里面的水才能保证足够的低温,和足够的流动性,
张金亮的长刀在淬火后也出现了少量的反弯和微量的扭曲,扭曲经过校直后,长刀呈现出来优美的弧线,让所有看到着把刀的人都赞叹不已,不过张金亮打制的这种夹钢长刀并不类似于后世的包钢烧刃的日本刀,工艺要比包钢烧刃简单的多,形状也类似于后世的中国腰刀(非牛尾刀,不过牛尾和腰刀都是非常优秀的刀型),不过略长,刀刃长度大约0。9米,宽度大约4CM,最大厚度约1CM,重量在2KG多点,是典型的单手刀,
在第一把长刀造出来以后,他指点着王三父子两个用平均每天两把的速度生产夹钢长刀刀坯,为了增加效率,张金亮又把折叠的次数,减少到了15次,太高没有必要,还浪费时间和材料,成本和速度才是主要的,
让王三赞叹不已的是,这些刀的性能哪把都不比他哪把折叠花纹剑差,尤其他那把当作宝贝的剑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到细微的杂质,而这次制作的刀上可以说,杂质几乎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