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二章建业琐事二(3/4)

动铁轮子在铁做的轨道上运行…”

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

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做出合格的材料,要能抵挡住高温蒸汽的腐蚀,汽缸的结构铸造,精确度的提高,密封,机床的制造、齿轮、螺纹、蜗杆、…一桩桩,一件件要解决掉。

蒸汽机做出来了,又有一个大规模生产的成本问题、效率问题、标准化问题、铁路的铺设问题…同样是巨大的拦路虎,很难解决。

不说什么,单是铁路铺设,在古代,相对的气候湿润,土地松软,铺设的铁道很容易下陷,另外,过大江过大河怎么办?当时的水量充沛,以当时的技术,很难铺出一条大桥,未来的铁路大动脉只能暂从建业对岸的扬州城出发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发明,而是一件巨大的系统工程。

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漫长和艰难的研究。

事故不断,第一批参加的工匠发生了三次锅炉爆炸,死了一些人,断断续续研究了十多年后,无法坚持下去,被迫解散。

他们做出了一台蒸汽机的雏形和制作资料被保留下来,公元200年,李亦奇下令,由皇家投资的〈青龙基金〉成立了一个“量子基金”是一个风险投资基金,专门对发明进行投入,就是往风险很大,私人不想投入的发明里砸钱,它资助成立了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均为皇帝起的名字)

这间实验室在大元科学历史极为有名:

弹簧的发明;

车床的发明;

拉链的发明;

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的发明,使用了人力手摇和畜力、风力洗衣;

模具的发明;

齿轮传动系统;

风车、水车的改良;

蒸汽织布机的制造;



蒸汽机的资料被交到了新一批工匠的手里,他们被称为科学家或者是工程师,由于江南提倡发明,有了足够的人手,还有充足的资金,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蒸汽机的的研究蓬勃发展。

科学研究是有巨大的风险,失败,再失败,而且一次比一次失败得更惨,发生了二次锅炉大爆炸,死了十多人,甚至连负责制作的总工程师也被爆死。

人们动摇了,反对之音不绝于耳,但是李亦奇的态度异常坚定,他心中认为:物理学的机械制作远比化学容易取得突破。因此他下令,哪怕做上一百年也要把蒸汽机做出来!

他勉励工程研究人员道:“人们始终说,要先学会走,才能跑,我们的蒸汽机也是这样,虽然有挫折,但是每次要比前一次复杂一些了。”

执政者固执得异乎寻常,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音”誓要进行到底,下面的各位老兄只好舍命相陪。

不断取得了进展,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中国人终于制作出蒸汽机!

公元203年,世界上第一台单缸活塞式蒸汽机问世,

此后进度加快。

公元206年,用来提升水位,把水从低抽到高处,向城市“自来水”管道供水的蒸汽泵发明了。

公元208年,有冷水喷射器的双缸式蒸汽机出现。

公元210年,完全意义上的蒸汽机基本定型。同年,在“喷气推进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通用公司,正式对外营业,销售机械产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