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二十二章分裂(2/5)

而这两场战斗之后,所有可能阻止印度陷

结果自然是不意料的。

不过,锡克人的叛和于中的侵略,对莫卧儿王朝来说还不算是最大地不幸。所谓“屋漏偏适连雨”就在莫卧儿王朝急需振作的时候,他们迎来了新一任的皇帝:哈都尔沙。这位皇帝有一个外号,叫“无脑者”而在这位新皇帝哈都尔沙的领导下,德里的统治者们暂时“放过”了正陷的南方的拉塔人。可是,他们又将手中可以撑握的大军分成了两,一支派去平定造反的锡克人;另一支,派去驱逐侵略者于中。

而就在于中对北方大动戈的时候,奥朗则布之阿柴姆也终于说服各方,放回了南方拉塔被俘君主桑布吉之沙胡,使之与拉塔的新君主塔拉伊之间展开了一场派系内战,缓解了南方对北方的威胁。不过,正当德里想重新派兵夺回北方的时候,位于北方西地旁庶普的锡克人在一个叫班达的人的领导下。也开始了对莫卧儿王朝的抗争。印度最为富庶的农业大之中。而更加不幸的是。

不过,这状态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看到于中只是在戈勒克布尔徘徊不前,再加上又已经探得于中只是一万多步军,骑兵只有少数,那些人又开始抖了起来。讨论了一段时间,相互打了打气,这些人东拼西凑,又从邻借来了一分,组成了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朝着于中“反扑”了过去。

于中是于防守的地位!而且,又是占据了多项优势,轻易就打散了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所谓“大军”而战后,于中称北方“无故挑衅”遂带领大军主力朝其首府勒克瑙发动了攻。而此时,于中的兵已经再次向上涨了一截。人心是贪婪的。不这些人是自哪里。…尼泊尔的那些诸候在看到跟着于中事有利可图之后,又咬牙拼凑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到了于中手里,同时,班禅也派。带领各地土司派来的总共四千兵翻过聂拉木山过来“支援”于中。(1757年,英国将领罗伯特·克莱武仅以三千人就打败了五万印度兵,开始了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序幕,相比之下,于中还算差劲的了。)

班达等人还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那个人就是…敦多!虽然同样的孤军在外,可是,敦多却十分明白。于中背靠尼泊尔,后又有西藏和整个大清帝国,面临的是可攻,退可守地局面。而他就不同了。虽然他想绕回去准葛尔,可是,那样地话,他必须穿越阿富汗。而这个阿富汗正于战之期。如果要从那里过去,就代表着他必须要随时应付那个地区各势力有可能的袭击。而且,阿富汗地形多山,不利于他施展拿着的战术。容易受困。何况,相对于印度地富庶,阿富汗也太穷了一些。再加上不知准葛尔现在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回去之后也不知是不是会直接面对清廷的大军,敦多终于还是决定留在印度发展。不过,既然要发展,光凭着手上的不到三千人自然是不可能的。他不像于中那样有来自一个国家的支持,所以,他就只有选择暂时“帮助”锡克人了。至少。这样能让他摆脱外来人的份。

结果自然是很不幸。两支大军全都败了!

对德里的不满程度立时大为上升。不过,不满归不满,到有威胁之后,这些人还是不得不以北方总督为首,立即开始组织兵,准备抵抗于中随时都有可能的攻击。本来,因为敦多事先在北方行过多次抢掠,其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让印度人十分疼,毫不留情的屠戳更是让这些人无比的恐惧。所以,受过他“教育”的那些贵族在组织起军队之后,并没有选择攻,而是选择了防守,因为这些人害怕于中也是同样的货。就这样,于中承敦多地情,居然和北方的贵族们“和平相”起来。

之后。于中扶持了原北方的一名婆罗门的贵族为傀儡总督,开始在北方竖立统治权。同时,于中还割让了北方分领土给尼泊尔贵族,使尼泊尔牢牢与这场侵略战捆在了一起。

将近两万大军,又有火方面地优势,勒克瑙被于中一而下,北方首脑也大多被抓拿。印度第三大很快就落了于中的手里。

去锡克人地那支军队死伤比较惨重,打于中的那支虽然没有死太多的人,却被俘了两万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