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九十一章算计(2/3)

不过,看着这位总督大人是好心,在苦劝无效的情况下,新任察使张伯行不得不屈从了他的执拗,而负责一省治安的察使都放行了,其他的官员自然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德这段日只有在跟罗欣一起逗的时候才会兴一儿,其他的时间一直都是死板着一张脸。而他不兴的时候,哪怕就是自诩风骨过人,曾经跟国舅葛礼掐过架的江宁知府陈鹏年,在前来禀报事情的时候也忍不住小心了一些。听说总督大人对西洋人并不怎么喜。自己可别遭了池鱼之殃!看着德似乎暗杀气的面容,陈鹏年暗暗想



而且,不仅如此。理查德还发现,中国人已经开始对自己地商品行鉴定分级。比如茶叶。中国人将之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每个级别之间的茶叶价格相差也很大。而行这等级鉴定的,是一个商行,叫什么“中华标准”鉴定行!这个鉴定行并不只是鉴定茶叶,他们还鉴定生丝、瓷、丝绸以及工艺品等许多商品。这个商行里面的鉴定师据说都是十分有权威和名望的专家,所以,请这家商行鉴定的人很多,里面的鉴定师也很受人追捧。而这个商行里面还行一句话。叫什么“三品;二卖技艺;一卖标准”而他们的号则是“让整个世界都‘臣服’在他们制订地标准之下”理查德虽然还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可是,他却地知,确定标准,将货等级,将会为中国减少多少损失,同时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利!而据他所知,鉴定行制订标准的范围一直在逐步扩大,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或者几十年里。这些人或许会将所有可能制订标准的东西都括到自己的标准系中。而这个鉴定行,虽然不是受政府理,可听人说也是自那位总督大人的建议。那么。这件事证明,德雷克所说的这位总督大人是个经营天才的话还是很有可信度地。

成了弗罗斯特对德雷克的评价。不过,维金斯对理查德的建议却是:自己去江宁就行了,不要带着两个卒猫人了!

“那个英国人来了?”

就是那场意图将讼师改变成律师地改革。

理查德接受了这个建议。确实,这两个年轻人太浮躁了。虽然德雷克的话让人听着有些不是很舒服,可是,从他这些日在上海的观察来看,那位总督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港上四可见的铁轨和带着的铁架吊车在欧洲就很难见到。而这些东西却可以很好的提港效率。当然,这只是小方面,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在上海的欧洲商人地了解一下上海“市政府”的运作情况。他发现,虽然表面上许多门都挂着同样的牌,可这些门却都在理不同的事情,而且,这些门的分工之细,还要超过欧洲的市政府。可是,过多的门却并没有让人拖沓的觉,它们在效率更地在理着各项事务。而理查德同时也发现,造成这些门如此合作并且效的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什么层官员的命令,而是这些门自己相互之间的监督与促。也就是说,这个市政府拥有极为合理的置。

照常例,大人在事之前,总会先选择一个试。而陈鹏年所主地江宁府就成了这场讼师制度改革的首个试地区。还好,经过半年多的试行,这场改革在江宁还算成功。…不过,陈鹏年自己却十分清楚成功的缘由。这绝不是什么总督大人的制订的那些规章好。他陈鹏年可是有名的清官呢,而且,熟读大清律,那些讼师就是想来也不成啊,当然只有规矩办事了,只要他陈某人自己小心不要错,一切依法,不要太过于主观认定案情就成了。可是,这方法在其他地方就不见得行得通了。

事实上,自打一开始,就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认为这位总督大人能够成功。多少年习惯下来的,怎么可能说改就改?而且,这改革不像其他的事情那样可以用制的手段推行。这个改革可是在改“人”人是可以随便改得过来的吗?君不闻“百年树人”之语乎?

整个江苏的官员都知为什么德会生气。因为,总督大人所推行的一项制度改革,如果那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改革的话…失败了!至少,目前是失败了。

“不是不是天才,把这位总督当成是一个首相级别地人来对待应该是不会错的!”

不知不觉间,理查德接受了德雷克给他的建议,并且,他还改变了他预定地谈判策略。

于是,改革开始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