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五四章罚(2/4)

“数十里?那岂不是连一个县都不到?”蓝理

最后,于中把自己能想得到的,有可能引康熙或者大臣们注意的。能勾起他们心中各情节的理由,差不多都说了一个遍,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表明一个意思:派兵驻扎淡锡,既不费事,又有大笔的利益,这么好的事,不就是傻瓜!

集地,下了南洋,一去不回,岂不是说跟这些人有什么瓜葛?满族统治者向来对自己没什么信心,生怕一儿火星就使得整个中国都造起反来,所以,在对待反叛的情况上一向是“防微杜渐”一有苗就斩尽杀绝,何况像现在这样“公然聚集”?

这可比从江南运军粮到西北要方便、便宜且快捷不知多少倍呢。不用费朝廷什么劲儿,只要兵就行。二,据情报,此时的淡锡归廖内柔佛国辖,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属于其国天猛公辖下。而柔佛由经常跟荷兰人、牙人开战,并没有怎么经营这个地区,多只要一笔小钱,清廷就能得到这片区域。大不了,以中华上国之名,调解一下这三国,足以让于下风的柔佛国德了。三,在淡锡驻扎了兵,可以更加轻松的控制暹罗、安南以及缅甸等藩属之国。尤其是此时缅甸跟清廷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好,清廷也多次派兵攻伐,而一旦在淡锡有了兵师,不仅可以威慑对方。甚至于还能够对缅甸行南北夹攻,利于清廷稳定边疆,比直接派兵攻打要好的多。四,南洋各国,比如苏禄等国,久慕中华之名,只是常久以来总是受到西洋人的欺侮,难以派人前来朝贡。如果截住东西方航,则能制约这些洋夷,使其不能胡作非为。如此一来。必能扬我威名,促使万国来朝,更加彰显盛世景象。能够增加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利于国家稳定。五,过了六甲,再航行一段就是天竺,那可是唐三藏到过的地方,如果朝廷也能派个人过去,那会在天下造成什么样的轰动?六,南洋产丰富…

“不大,方圆大概也就数十里!”于中想了一下答。莫睛没去过新加坡,他也只能猜。

这么一条,再加上沿海各省犯禁走私的事情屡禁不止,而且势越来越大,走私的货也越来越多,海关税银失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康熙就是因此而关闭海关,从此恢复禁海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事实上呢,康熙在历史上也正是这么的。

可是,海关如此大的税源康熙真就舍得放弃么?五大师建成之后,只要下狠劲儿,走私就算不能杜绝,也肯定能遏制住;只要再把住了淡锡,把整个南洋给关自己家的“院”里,那些海一去不回的人,还不照样是在国境之内打转么?更加重要的是,那些南下的人大多是去了吕宋,那是西班牙人控制的地方,如果将淡锡控制在手里,哪一天想整整那些人了,只要说上那么几句话,在吕宋岛上的西班牙人想不答应都不成。

此外,于中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的理由:一,海上运输方便,以广东到淡锡的距离,哪怕是走慢一儿,多一个月就到了。

“皇上,南海不仅疆域广阔。而且,各势力几乎都掺杂其中,形势极为复杂,唯有先行占据淡锡,方能居临下,从容置!虽然此事看似重大,可是,对朝廷来说不过就是添了一个兵营而已。才可以断言,在淡锡建一港,不仅能够完全支付此兵营所有销,甚至还能为国库再添盈余!”说了一大溜儿,于中没能从康熙的神之中看什么,再看看那立于康熙边那个一直微闭着睛,材微胖,好似正在打盹儿的人也没什么表示,他忍不住又添了几句。

“于大人,那淡锡真有你所说的地利么?”齐看康熙没有说话的意思,便朝于中反问

“于大人,那淡锡有多大?”蓝理问

“那是自然。一直到现在,所有东西方的船只都是从六甲海峡穿过。那里是从西方到我东方最近的一条航路。淡锡扼守六甲之咽,如我不占,日后必然为他人所据!”于中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