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零七章应付(2/3)

想不到采珠

“那儿…咦,怎么回事儿?”顺着罗欣的指德很快就发现了河上的东西…那是一个人!刚好搁浅在河边的一块岩石旁。

“你看…”拉着德的胳膊,罗欣朝河的上游一指,说

“什么啊?”茫然看去,德什么也没有发现。

“你们平常一年下河几次,一人大概能采到多少东珠?”

“…”摇了摇照罗欣的说法了…这已经是他们的老法了。以前采珠遇到次一等的东珠,采珠人会把东珠重新扔回河里,这样既浪费,又毁坏资源,所以,他们制订了这个法,希望能保护一下。



“是啊,再说了,人养来的蛤,就算能产来东珠,可这些东珠能适合皇家人的份吗?恐怕这些东西不会皇家人的啊!”另一名采珠人也说

“嗯,今天收获不大啊。…天青的两颗,粉红的一颗,白的一颗…总共才四颗,妈的,这得让老顺着河漂多久才行?”把那颗次级东珠理好,德拿一个小箱,打开后数了一下,叹气

“传说,早些年,我们满洲有一人家的孩,夏天的时候到河里戏玩耍,结果,竟然采到了一个大蛤。从这只蛤里取的东珠直径有一寸多,泽更是显金黄,这小孩是个宝,便拿回家私藏起来。结果,当天夜里,风雨大作,有天龙来到他家房前,将爪伸到屋内,取到东珠后方才离去,而天龙一离开,风雨顿停。于是,从那以后,我们这里的人就都相信,东珠贵,非王者不得保存,皇帝乃真龙天,所以,也只有皇族才有资格享有东珠,百姓们若逆天理而动,私藏圣,必遭天报。…”

“那里,就在河边的岩石那儿…”狠狠地拍了德一掌,罗欣说

“拜托,你如果觉得这颗东珠可怜,完全可以把它放回壳里,让它再‘回炉重造’嘛…”罗欣坐在一个船板边上的小扎上,面对河面,拿着钓杆,也不回地说

停止采珠后,德见罗欣仍然在那里自得其乐的钓着鱼,便跟几个采珠人随意聊了起来,听到一个采珠人说起这段传说,心中微微到可笑,不过,既然这个故事涉及到什么龙啊,天的,他也不敢对此有所置喙,只能转移话题,朝几个人问

“这很难说…”一名采珠人想了想,说:“有时候运气好,几十个里就能采到一颗东珠,运气不好,几百个蛤也难得一珠,很难说啊…”“既然这么难,那你们看…能不能养蛤产珠?”德又问。

“唉,欣欣,你看这颗珠多大?扔下去是不是太可惜了…”站在船板上,德手里拿着一不是很光亮,却已经快有乒乓球大小的东珠,对罗欣说。清廷严禁私人采集东珠,就是官员,没有圣旨也不能采珠,而皇室又要泽光亮,外形亦佳的上好东珠,所以,在采珠过程中发现次一等的东珠的时候,照惯例,要重新扔回河里。

“怎么了?”

“大人,可不能说啊!”一名采珠人笑着摆摆手,说:“东珠是禁,那可不是咱们能养的…再说了,蛤怎么养?这东珠又如何来?这些谁清楚?…”

所以,清廷认为东珠要好于南方所产的珍珠,便将东珠作为皇室、王公的专用饰品,命布特哈乌拉总署每年都要献。

“知…唉,百一珠,这玩意儿就是麻烦!…让大家不用下了,今天先休息吧!”德招呼了一声,下令。蛤一般都生活在的地方,采珠时,遇到,用木杆底,采者抱杆而下,到中采到蛤再顺杆上来,十分麻烦,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德听到今天负责采珠的人已经采到两百多次蛤,知这些人恐怕已经潜下五六百次了,所以,不敢再让他们下去,便下了这个命令。

所以,两人很快就没有了耐心,只好组织船队去河中采集。

“大人,这已经不错了,今天兄弟们才采到两百多个蛤就已经有了如此成绩,已经远比平常得多了…”一名光着膀的采珠人走过来对德说

这就成了德和罗欣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德!”德在为东珠“伤心”一直在享受垂钓之乐的罗欣却突然叫了他一声。

“这个,倒也是…”,没有再问什么。人工养的珍珠确实不及天然的珍珠贵重,采珠人的话提醒了他。看来,东珠只能用自然方法产于河之中了,同样的,东珠的历史恐怕也难以再维持个多少年了。

“把人上来!”

对于珍珠的成因,德和罗欣都知一些,也曾想过抓一些蛤,剥开朝里面扔沙粒,再扔回里试着看能不能养些东珠来。可是,相比于普通的珍珠,东珠堪称大,这大珍珠要想形成,得要多少年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