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的大寿是你负责的,办理的如何了?”康熙问。
“皇上,陈元龙学识渊博,亦曾任地方,各方面都很不错,
才以为他是主考官的不二人选。”佟国维听到康熙的话后,心中一突,既然皇上说没记住这个人,难
说陈元龙没希望当主考官?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笼络到的一个手下,文事,政事都是一把好手,他正想通过此人从此次恩科之中找几个人才
来充充门面,如果康熙不同意的话,这个打算可就落空了。
“臣(才)遵旨。”既然康熙已经下了旨意,佟国维和张廷玉也只得领命。
“齐?”佟国维和张廷玉都是一愣。
士奇刚刚立了功,虽然不再是上书房大臣,却依然是
臣,而且学识渊博,康熙想要让他当一回主考官,也算说得过去,可那
齐…
“陈元龙?”
来,目前还差得远。想到这里,张廷玉又禁不住为明珠和士奇摇
,
士奇还好些,凡事都沾边儿,却凡事都不是主要人
,前年
使俄罗斯,一年多来倒是招来了不少西夷使团,使皇上和朝廷过足了“万国来朝”的瘾,年初回来的时候就被封了个礼
尚书,还算是不错。可明珠就不行了,明明是个聪明无比的人
,怎么就老是看不到圣忌呢?
权
到把自己都
下了台,可叹啊。
“罢了,这一次,就让士奇
任主考官吧,他是礼
尚书,正好负责此事。陈元龙嘛,就让他和
齐一起当副主考吧。”没有理佟国维的话,康熙想了一会儿,
了安排。
“陈元龙,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士,授翰林院编修,
值南书房。次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后被劾结党营私、招纳贿赂,罢官回籍。二十七年,复任,迁侍讲转侍读。二十九年迁右庶
。三十年,
任广西巡抚,赈济灾民,兴修
利,广建谷仓。三十三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后迁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三十四年,也就去年,以尚书衔,领吏
侍郎。”看康熙一时没记起陈元龙,张廷玉在旁解说
。
“皇上,齐学问不显,让他当副主考,好似有
儿说不过去…”佟国维嚅嚅
,一脸的不情愿。
齐,并不是姓
名齐,这个
齐其实是满人,而且是上三旗中的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其父米思翰,熙朝前期的
尚书,是清廷之中第一个提
撤藩建议的名臣,平三藩时立有大功。
齐生于顺治年间,18岁时即任工
员外郎。康熙二十六年,他因能力
众,
到了山西巡抚,而且官声甚好,即便是当时掌握大权的明珠也对他十分拉拢。不过,
齐为人很是有些刚直,并不卖明珠的帐。明珠案之后,郭琹去了江南,
齐又因为刚直之名,接任左都御使之职,后来,理藩院尚书阿尔尼战死沙场,康熙又命他兼任理藩院尚书,并授予议政大臣之位。而在此期间,
齐向康熙上奏说:“
才办事理藩院,见凡所题所理之事,止用满洲、蒙古文字,并未兼有汉文。今请…
“如此就好…你们看,这主考官让何人任为宜?”康熙又问
。
“那就好。太皇太后为我大清劳了一辈
,朕希望她的这个大寿能过得好,过得舒坦,…廷玉,恩科的事情如何了?”康熙又转而问向了张廷玉。
“皇上,才以为,新任吏
侍郎陈元龙可矣。”佟国维急急说
。
“罢了,加派粮款吧…”虽然张廷玉的话早在意料之中,可康熙听了之后还是到一丝不悦,如今的两个宰相,一个刚
有余,认知才学不足;另一个,才能还可以,却太年轻了,底气不足啊。
“才在!”不明白康熙为什么会突然又叫自己,佟国维急忙躬
肃立。
“回禀皇上,所有一切差不多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老佛爷圣诞之日了…”佟国维答。
“呵呵,原来是朕的榜
,竟险些都记不住了。”康熙笑了笑说
。
“佟国维!”
“回皇上,礼和贡院都已经准备妥当,各房监考也都定好了人选,就等皇上拟定主考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