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来势汹汹(2/3)

王钦若被寇准说得脸一阵青一阵红,大声咆哮“你——你——血人“却是说不个所以然来,只是站在那里指着寇准发抖。

天雄军与德清军,正好在真宗等人所在位置的东西两侧,现在的形势也就是说辽军大队正顺着宋军的两翼南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这只宋军大队并两厢合围,一旦辽军主帅萧挞览反应过来,知这里有大宋的皇帝,肯定会全力围攻大名府。

寇准虽然年轻,此时却已经居要职。直中书了,不但是枢密院副使,更参知政事。得先太宗皇帝和当今皇帝地重用,兼且他本人也是山西的望族,财大气。因此说起话来也是很不客气。“契丹人看似来势汹汹。却犯了兵家大忌,此番萧太后我大宋腹地,后方有曹大人等河北军州牵制,前方有我大军主力列阵于黄河北岸虎视眈眈,再加上沿途诸州实行了清野的策略,人地粮草补给必然不顺畅。下看似勇猛无俦,其实却是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陛下如果亲临前线,振臂一呼,必然会振奋三军士气。此消彼长之下,契丹必败无疑!王大人你不思如何协助陛下理军务,为圣上分忧,却再三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着实令人起疑,莫非,你收了契丹人的好不成?”

最终还是众人支持寇准的意见比较多一些,真宗犹豫了一阵,终于又发令三军前行,走到大名府的时候,就接到探的回报,说大辽先队已经现在天雄军与德清军附近,两相接之下,宋军不敌败退下来,下一路都是溃军与难民。

“陛下,不能再往前走了!”王钦若看寇准上前方视察军情不在,就来到真宗的车辇之前,扶着车辕痛哭“契丹人地骑兵来去倏忽,随时都有可能现在我们面前,陛下为天,重在社稷,怎么可以亲赴险?有是君不立危墙之下,为了大宋的山河,万年的基业,微臣恳请陛下回京!抵御辽军,自然有大臣们去办!”

真宗毕竟年纪太轻了,也怪老死得早,自己这个帝位还是大佬们势力角逐后得到的,此时了京师,寇准又不在边,一听众人蛊惑后,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思来想去还是回到京师比较保险,于是就动了回师的念,刚要吩咐禁军回的时候,又有探传回了最新的线报。

此时宋真宗已经有些手足无措,便又问计于群臣。

“陛下,此时已经别无他策,唯有尽快北上,与辽军主力决战于河北而已!否则我大宋家国危矣!”枢密院副使寇准着一山西话对真宗建议

埋怨归埋怨,主意还得有人来拿,结果就是当寇准回来的时候,众人包括王钦若都转了一般地决要求北上,得寇准非常郁闷,不知王钦若的脑袋了什么病。最后看了

王钦若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面如土鸦雀无声。

这次没有了寇准这个主战派在边,拖后的大臣们上站了来帮腔,纷纷劝阻真宗速速回京,一时之间众人七嘴八地围在真宗地边大放厥词,极尽蛊惑之能事。

吕端为宰相,自然是留守京师理公务,环顾真宗的边,最能说地上话地也就是寇准与王钦若了,尤其是这两个人都跟真宗地私不错,因此两个人起嘴仗来,真宗也没有什么脾气,只得说“两位卿家少安毋躁,此事却是急不来的,须得从长计议才好。”

虽然王钦若等人早就盼着要回到京师去,可是在这个关节上面,再傻的人也不会朝南走。况且宋军的先队已经朝北走了百十里路了,真宗边的禁军不过五六万人,辽军若是发现这条大鱼,只需要一两次攻势就可以克竟全功,王钦若等人自然是不敢再提返京的话来,一时之间众人都埋怨寇准力主北上,结果现在陷众人于险地。

东西两路的辽军已经位于宋军的南方,如若真宗等人此时返京,必然会落到辽军的包围之中,到时候前途未卜一片黯淡,停留在大名府也不是长久之计,天雄军与德清军初败,自然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萧挞览如果回过来猛攻大名府这座城池,也是旬日之间就可以破城。

可是现在的情况,退也是不得。

“什么?辽军前锋已经击败天雄军与德清军两路人,一路南下去了!”真宗皇帝的声音有些颤抖起来。

昔日勘在先,途中攻克祁州等地,声势一时大盛。

昔日的太王钦若,此时已经被封为礼侍郎,闻言上反驳“副使此言差矣!如今契丹人已经绕过河北诸州,直南方,距离我大军也不过四五日的路程,我军现在不过二十余万众,怎么能抵挡住对方地四十万铁骑呢?副使此时仍然持要陛下北上,其居心究竟何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