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百二十二章 拜会杨嗣昌
不过崇祯在高兴了一阵子后,又想到了其他因此而带来的问题。***崇祯作为一国之君,需要考虑的问题就要多一些。
“国勇啊,发展对外贸易确实不错。可江南本是鱼米之乡,盛产粮米。可要是老百姓看见养蚕有利可图,有限人力都投入这些产业、弃粮zhong桑、民无粮不稳。只恐到时候有伤国本啊!”看着崇祯脸上的忧张麟麒却是知daogen源的。其实崇祯的这番言论也是当年的一个大臣,反对开海禁而上的一篇奏折,其中的意思,那个大臣在奏折中提到,江南本是天下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通商之后丝绸之利数十倍于农田,百姓贪利,有地者必弃粮而植桑,结果造成粮田变成桑田,只产桑叶而不产粮米。而其余诸省如河南,陕西本就是贫瘠之地,到时候粮储不足,极易生变啊!
不过对于此zhong担忧,张麟麒早就有对策在shen的。所以如今听见崇祯问起,那是张口就来:“皇上不必担心。这zhong情况绝不会chu现的。”
“哦,国勇此言怎讲?”崇祯一听,就是jing神一振。由于长期的君臣默契,又是经过一系列事件的证明,崇祯如今对于张麟麒说的他是无条件相信的。原本的他只是觉得不敢想而已。
既要得陇,又要望蜀。觉得有点贪心!可是如今听见张麟麒这么一说,却是觉得事情大有希望了。
“皇上圣明,”张麟麒开始侃侃而谈dao:“因为zhong桑而导致粮田变成桑田,这确实是有的。但是说它把粮田全bu转化成桑田那就是夸大其辞了。”
接着张麟麒开始阐述一系列理由。
江南栽zhong水稻与zhong桑不仅在劳动时间上不同,它们的劳动力也完全不同,zhong桑主要是老弱fku嬬,在无桑可zhong的情况下他们就没有收入。现在有事可zuo,不但能为家里赚取一份收入,家ting地位也因之提高。而且栽zhong水稻与zhong桑所需要的土地也是不同。
栽zhong水稻需要大批良田,而zhong桑却是房前屋后,荒地滩地都可,十分灵活,一般不会和水稻抢占耕地…
听着张麟麒的一番话,崇祯是连连点tou,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啊 !也就是国勇常说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啊。如此一说,事情就清晰了很多。最后张麟麒又说dao:“退一万步说,即使因为发展对外贸易而导致江南粮米大量减产,国内粮食jin张。那也完全不必恐慌。因为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带来白uāuā的银子,也能运进来白uāuā的粮米!”
“哦,此话怎么说?”崇祯一听,更加来了兴趣。凡是都是有利有弊,白银增加的好chu1超过粮米减少的坏chu1,那就是有利的,就可以zuo。不过崇祯终归觉得有点不太放心。
可是如今听见还能运进来白uāuā的粮米,这如何能不叫他不高兴!
“国勇,他国运进来的粮米价钱怎么样,升斗小民可买得起吗?”
“民无粮不稳,国家亦是如此。难dao其他国家的皇帝不懂得这个dao理,舍得大批chu售粮食吗!”
崇祯ji动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张麟麒看着崇祯ji动的样子,微微一笑dao:“皇上稍安勿躁,且听微臣慢慢讲来。海南岛皇上知dao的吧!”
“嗯,知dao——”崇祯点点toudao。所谓的天涯海角就是指那个地方。不过那里一般都是liu放犯人的地方,是被视为不之地。
“可是皇上你知dao吗,在海南岛,很多地方zhong的稻子一年都可以两熟,甚至是三熟。”
“哦,这倒是有点意思,”崇祯听了之后点点tou,不过也仅仅是如此了。因为他知dao,就算是一年三熟也没多大用chu1,那里常年瘴气弥漫,不是适合人呆的地方。
看见崇祯理解他的意思,张麟麒继续dao:“而在我们可以zuo贸易的国家中,就有一些国家也是如此,他全bu的土地一年都可以两熟,甚至是三熟。所以说,他不是像我们一样,在发愁粮米不够,而是在发愁粮米实在太多,都没地方放啊!每年霉变坏掉的粮米都不计其数啊!
所以说,我们如果愿意购买他的粮食,那就是解决了他的难题,替他腾chu了仓库。你说那价钱会高吗!微臣估计运到京师的话最多也就是在一两银子一石罢了。”张麟麒说完之后,崇祯已经是猛的站了起来,连声dao:“太好了,太好了——这海禁要开,一定要开。”
崇祯虽然不chu皇gong,可是还是很关心民间疾苦的。就说现在的粮价吧,京师是在二两银子一石,其他地方要高一些,(张麟麒曾经chu手皇庄的粮米平抑粮价这已经是京师百姓jiā口称赞的wu价了。
而现在呢,只有一两银子一石,这样的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买得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