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六十二章老实的聪明人(2/2)

康熙这诏书一,并没引起舆论哗然,也许大家都有各情绪。但因有二废太的前车之鉴,皇和朝臣们都表现的很淡然,至少明面上如此,不像一废太时那么激动。

看来一个计策真不能在短时间内用两次,如果过个几百年,也许还是会有人上当,但隔那么几年又来这一手,只能说明康熙黔驴技穷了。

十二月,太后病逝,举国哀悼。

老十笑:“爷就是想让朝臣全推举爷,也没那本事,放心吧,爷晓得的。”

而康熙也似忘了这个事,也许不是故意的,因为太后已油灯枯尽,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康熙悲痛之下极有可能无暇过问正事。

整个紫禁城是一片愁云惨雾,因为康熙也病倒了。

临了,太后对其木格:“娜仁吉娜怕是没福气给你当儿媳,日后不她成了谁家的媳妇,你也帮哀家帮扶她一二,也不枉她陪了哀家这么些年,你将她当闺女待吧,有什么挣钱的买卖,别落下这闺女。”

所以,其木格倒不担心康熙会随便给娜仁吉娜指一门亲事,但却不知自己会不会有负太后所托,毕竟,是人都知,自己着要娜仁吉娜当儿媳的,若自己再面给娜仁吉娜撑腰,难保娜仁吉娜的婆家没看法,何况,老十也前途未卜…

老十跟着一帮兄弟天天排队等着伺疾,洋务谈判继续搁浅。

然后在三胞胎的歌声中,太后合上了睛…

因太后的贴心嬷嬷还在一旁伺候着,其木格没敢多说什么,只是不住的

太后在回光返照的时候,拉着其木格的手,叹了许多,先是羡慕其木格是个有福的,叫其木格惜福,然后又告诉其木格,虽然蒙古是她们这帮远嫁女的依靠,可既然给人家当媳妇了,最终靠的还是新觉罗家,所以,对蒙古娘家该约束的就得约束着,无伤大雅的帮上一帮,无关要的护护短就行了,这样对朝廷,对蒙古都好…其木格此时才知,太后其实才是大智若愚的人,将世事看得通透,顺治怎么就没发现这一呢…

而随后,其木格便没再见着太后了,和其木格代完后,太后便和康熙密谈了大半个时辰,不知说了些什么,其木格只听到康熙心急火燎的扯着嗓叫三胞胎赶去,太后想听蒙古长调了…

其木格觉得太后有些糊涂了,科尔沁的后台就够大了,阿亥都能给自己撑腰,谁敢欺负科尔沁的娜仁吉娜啊,扯上老十,对娜仁吉娜才是真正危险…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康熙也不知怎么想的,基本上隔个三五天才见儿们一面,但却又不让皇们该嘛去,总是在他们等了一整天后,派人去说,散了吧,今儿不接见。

整个朝堂上静悄悄的,好似没见过这个诏书似的,整整一个月,没人去串联,自然也没人给康熙一个回复。

大事”结尾。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康熙的确是发过这个诏书的。可其木格不知啊,所以很是战战兢兢,拉住老十,劝老十当个淡定哥,别上康熙的当“上次发作了八哥,这次肯定是想发作你了,爷,千万别上当。”

而其木格则没去思考康熙摆的**阵,犹在想着太后的遗言。

好容易等康熙好些了,其木格以为会有关于娜仁吉娜的旨意来,不想翰林院检讨朱天保给大伙来了个响雷,上疏请复立废太

但是,康熙却又让弘皙和弘暄留在了边端茶喂药,弘暄暂时又住回了阿哥所,以方便照顾康熙。这无疑引起了众人诸多的遐想。

而在太后和康熙的密谈时间中,其木格也想明白了,太后为什么不将娜仁吉娜的婚事当成临终遗愿来康熙,因为作为一国之君,康熙在哪受了气,肯定会在哪儿加倍找回场的…太后其实聪明的。

其木格这个半文盲,虽然没猜懂开——需要老十翻译,才明白康熙开说的是什么——,但却听懂了结尾,不就是让大家详细讨论谁当太嘛…

而康熙也没对娜仁吉娜的去留安排,主要是他一病就病了两个多月,累得大家连年都没过好,本来就是国丧,康熙再一状况,谁敢喜气洋洋的鞭炮庆贺新禧,连弘历都很懂事的逢人就一副呆鸟状。

所以考虑了许久,其木格准备兵不动…

但其木格却是血压陡然升,因为,就她所知的有限的历史知识,的的确确没听过康熙号召大家推举储君这事搞了两次的,所以,其木格有些忐忑了,不知历史是不是要大转弯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