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康熙一听,对三阿哥鄙视了,瞧瞧人家老四多会说话,明着夸弘政,其实是告诉大家,怎么弘政一到安居岛就突然
息了?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老十有
不好的
觉,大概自己误事了…
老十和九阿哥一个发愣,一个心中得意。却忘了一帮兄弟的
受。
康熙觉得
有些发堵。早早封弘政是气九阿哥的,没想到却搬起石
砸了自己的脚…
康熙摆摆手,制止了他们对弘政智商的
一步讨论,而是叫大家商议商议,弘政的两个提议是否可行。
所以老十只好
:“大家都知
我喜
弘政,加之认为他说得在理,自然就听了…”
老十想了想,
:“安安连张守备都敢砍,弘政怕更是…”
老十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理说,弘政是
不到手的,但事实摆在
前,弘政的确在安居岛发号施令了,那只能有一个解释,其木格
手了…但这话不仅不能说,而且还打死都不能承认…
朝议最后在吵吵闹闹中结束,虽然大家都还是怀疑老十背后捣鬼,但弘政毕竟站了
来,老十的压力小了许多。
三阿哥似笑非笑的看了
老十,挑拨
:“弘政小小年纪哪想得到这么多,该不是被人当枪使了吧?”
弘政能指挥得动海关衙门也就解释得通了…
关于叫洋船卸炮的问题,大家没什么反对意见,但却不赞成立即
上拿英国人开刀,毕竟朝廷没宣传过啊,容易

,还是先大肆宣传为好,不仅广州海关衙门要宣传,而且驻扎在吕宋的
师更应该加
海上巡逻次数,对过往的船只发发宣传单,宣传个大半年再实施不迟…
其木格急了,告诉老十,要么就赶
带着孩
回安居岛,要么就接她和安安
京,她实在不放心老十一人面对这么多问题…
这世
就这么不公平,若是老十提的,那老十就是其心可诛,换成弘政提的了,尽
康熙心存疑虑,但却还是很大度的叫大伙讨论了。
老十这次回京走得急,临行前没和其木格商定说暗语,加之许久没用过了,京里事情又多,老十接到信后,压
就没想到这上面去…
老十想了想,又将他命弘暄飞鸽传递的信件仔细回想了一下,默写了个大概
来,然后翻着论语那么一对照,老十想死的心都有了,译
的暗号竟然是:“可行,但一定找好替罪羊…”
老十锁
眉
,
:“我让弘政搞这一
,对我有什么好
啊?”
四阿哥也
声了“弘政这些日
的确
息了许多。”
说到后来,朝堂上也有人将矛
指向了老十,认为弘政此举定然是受老十指使的。
大家也都提
了自己的疑问:“弘政虽然是世
,但若没十阿哥的许可,安居岛的人会听他的?”
康熙认为三阿哥简直枉自自称为文人,说话的
平简直和老十一样,丢人!
九阿哥仰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的确,年还没过完的时候,老十就收到了其木格的信,先是对自己的婆婆荣登皇后宝座表示了祝贺,然后便大篇幅的叫老十保重好
,约束好三胞胎,虽然写了两页纸,但却没再说其他内容,只是安安在信的末尾加了几句思念老十的话…
九阿哥则反驳
:“三哥,我家弘政脑袋瓜
好使着呢,小小年纪可就被皇阿玛封为世
了,谁家府上的世
比他年纪小啊?”
九阿哥
:“不对,就算他们受不了弘政闹,但也应该先给你送个信啊…”老十一听信,脑
里闪过那么一个念
,叫了声:“糟糕…”
其他兄弟皆微微
,弘政在上书房好几年了,从没听过他聪颖过人,怎么一到安居岛就成小大人了?
老十冷笑
:“三哥,你把话说清楚
,谁拿弘政当枪使了?”
至于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朝堂上则全是一片反对声,安居岛虽还没正式划
大清版图,但沿海一带可没人认为安居岛是蛮夷的,安居岛这么搞了,吕宋岛肯定也只能跟着搞,那么接下来呢,本土怎么办?搞还是不搞?搞的话,若遇到丰年,朝廷哪有那么多银
去买农民的粮
?若不搞,那岂不是告诉大家。朝廷对南洋
民比对本土良民还好吗?这不是鼓励大家都跑到吕宋去嘛,届时还不知会荒芜多少田地…
最后请示老十,安居岛需不需要闹
事
来,这样没准康熙就让老十回来主持工作了…
果然,老十丢下九阿哥飞奔回到书房后,拿
那封信,又在书架上找了本《论语》,
几年前的规矩将其木格的书信翻译了
来…
散朝后,因惊喜而有
昏
的九阿哥也清醒了过来,拉着老十上了
车,问他弘政怎么能指挥得动安居岛的行政机构,到底是哪里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