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八章回家(2/2)

太后则乐呵呵:“这十阿哥,总算知来信了,快瞧瞧他说些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而又过了二十多天,图永才带着老十的货和人赶到了京城,向康熙请罪后,将老十得来的刀献给了康熙,康熙命他不得对任何人提老十的去向,还要他嘱咐好随行人员,包括那个山西商人。康熙威慑完后,才仔细瞧了瞧沙俄士兵的刀,随后便叫来了兵和工的相关人等,关起门来讨论了一下午,讨论结果不得而知。

因此阿夫罗拉与郝家接上了后,连督军都非常重视,自己才得以搞了几把刀,还顺带采购了些件,并叮嘱说那几把刀是献给皇上的,千万要一把不少的里,里面还有一块怀表是专门给其木格选的,至于其他的,就让其木格自己拿主意送人。还说自己上没带那么多钱,郝家以为自己真是黑龙江将军的远亲,便暂时将货款垫付了,吩咐等郝三爷京后,将钱给人家。

其木格也觉得老十小孩,连个矮都要计较一番。

在这情况下,康熙终于让其木格回家了。

其木格见了这消息,也有些郁闷,心想,难自己连过年都不能回家了呀,心里自然又把老十一通埋怨。

另外,再次大声求收藏和推荐啊!

老十接着便说他在室韦认识了一商人,是山西人,在张家开着店,主要对蒙古的生意,但与一俄罗斯人阿夫罗拉搭上了线,阿夫罗拉是尼布楚督军的副官,一心想发大财,可惜尼布楚比较偏远,俄罗斯商人和中国商人都不愿意增加运费,全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漠北蒙古的库中转,因此尼布楚的守军只能从边民淘换一些小件,再等到休假时托人带回去变卖,虽然上至督军下到士兵都想努力引商人的视线,可自中俄通商以来,他们一直未能获得商人的青睐。

没有老十的节,整个十阿哥府都显得分外冷清,其木格也不时的看着怀表,思念着远方的老十。

康熙见信里也没什么有用的信息,和太后闲扯了几句后便起告辞继续理朝务去了。

太后虽有些埋怨康熙,得过年都不能团圆,但这毕竟涉及了朝政,太后也不好多过问,便也略过不提。

在书友的建议下,终于决定从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但前面的还没来得改,请大家海涵。

便跟着笑了笑,继续往下念。

其木格见太后也没一隐私概念,而康熙还坐在一旁看似悠闲的等着自己念信,只得当众拆了信封,快速浏览了一遍,见没有情意绵绵的情话,虽说有些失望,但还是笑着:“太后,十阿哥这信里说了好些风土人情呢,我给您念念。”

太后满有兴致的,康熙虽未言语,但从神情上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然后老十才提及自己还有差事没办完,没法回京过节了。

其木格正在园里散步,就见徐公公疾步跑来,一脸喜:“福晋,十爷回京了…”

最后说有什么事先忍着,别争好胜,等他回来。

其木格回府后,接过嫣红来的账本,看也不看便对她行了表扬,还让她自己去挑喜的西洋货,并吩咐徐公公将货款与郝三爷,本来其木格想见见郝三爷的,但自己才获得自由,有些杯弓蛇影,便捺下了。

太后听了,问:“皇帝,怎么十阿哥连节也不能回来过?”

但第二天,太妃到慈宁请安后,还专门邀请其木格去毓庆小坐,而慧妃也对其木格表示了适当的关心。

其木格接过信,见没有拆封,心下腹议:“不明目张胆拆信,就守着人看信,新觉罗家的规矩可真够呛。”

老十着重描素了俄罗斯的一些风情,说那些人穿着毡褐苎布,以麦面,亦各项鱼,不饭。每用匙及小叉,不会用筷。喜烈酒,镇上人不多,但总能见到几个醉鬼发酒疯。房屋以板为瓦,廊庑隆起层叠,望之如西洋图画。还不屑的对俄罗斯人行了诋毁,讽刺他们长那么,不知要浪费多少布匹和粮

接下来,康熙命那三路人各自回营,撤回了对郝家的监视,但将郝家这次淘换来的货充公,以示警戒。

太后笑:“真是难为十阿哥了,还得心这些。”

白雪皑皑的冬天很快过去,风又绿了大地,园里虽不是姹紫嫣红,却也意盎然。

老十在信里自然也少不了叮嘱其木格没事就在府里呆着,过年的礼节和规矩多找八嫂和九嫂请教。还让代问八哥和九哥好。

但太后和康熙就在前,其木格也不好不快,只得:“还是差事要。”

康熙也很郁闷,但又不能对太后说老十栽赃嫁祸,只得:“差事嘛,说不准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