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4章新闻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3/3)

著作。只承认是通俗读物,是用来为广大民众做科普的。

甚至。肖飞自己认为,《明朝那些事儿》在历史研究中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对明代历史的广泛传播性。

这一点就足够了。

“吕教授,您认为,《明朝那些事儿》好在哪里呢?能否给我分说一二?”孟曦东这个时候才开始提出问题。

他不让吕泽林评价周超对《明朝那些事儿》的批判这么一回事,他只问吕泽林对这书的评价,而且是只问“好”在哪里。

这么说,问题就比较委婉,没那么尖锐。

吕泽林就好回答一些。

这是一个老新闻人的直觉性的狡黠。

吕泽林也的确马上做出了周超所需要的,对《明朝那些事儿》做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正如肖飞这声明上所说:《明朝那些事儿》它不是严肃的历史科研著作,它并没有拿出什么重要的历史研究成果。

但这个是不重要的。

《明朝那些事儿》这书写得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是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吕泽林预言:这书绝对会大受广大民众的喜欢,会在国内刮起一股明史旋风,这是毋庸置疑的。

吕泽林还说,现在学术圈有个很不好的倾向:那些造福于最广大人民的著作,往往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是没有深度的。

这算怎么回事呢?

难道写给人民看的作品,就没有价值了吗?我看啊!这是某些人纯粹的妒忌心在作祟!

吕泽林越说越是愤怒,话就说得不像刚开始所说的那么圆润,而是拉开了对学术界一些不正之风进行抨击的架势来。

孟曦东却是心里暗喜。

老先生怒了才好,自己能抓到更多一些猛料。

总体而言,这次采访吕泽林,孟曦东自觉还是收获颇丰的。他拿到了珍贵的吕泽林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表态。

这个表态是对这书的充分肯定!

吕泽林的这个表态跟周超的截然对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吕泽林不仅是周超的导师,还是历史界的泰斗,他的话比周超的,可要权威太多了。

孟曦东回到报社之后不久,他派出去的两路采访记者也都回来了。去街上随机采访市民的记者一共去了三个地段,随机采访了三十名路人。

这三十名路人中竟然有二十四人知道北大才子,青年作家肖飞近期推出了一部历史类的新书,还能说出书名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