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我今天约您过来,就是想听听您这样的专业人士对《明朝那些事儿》的真实看法,好的坏的,您都可以说,我想做与众不同的新闻,我这话您能理解吗?”王彦斌呵呵笑着说道。
周超笑了,看这位王记者脸上表情及话里的暗示,他也是想做点标新立异的报道吧?
那他就是想听对《明朝那些事儿》的批判咯。
“我可以毫不客气地给《明朝那些事儿》两个字的评语,这俩字就是:垃圾!”周超冷笑着说道。
“哦,愿闻其详。”王彦斌一下子抖擞起了精神。
直接用“垃圾”评之,这可真够激烈的,看来,自己这篇新闻是一定能够做得好看了的。
不说别的,就只说肖飞跟同门博士师兄的恩怨纠葛,就肯定有不少人会感兴趣的。
“那我就逐条说道一下?”
“洗耳恭听。”王彦斌从兜里掏出个录音笔,打开来,又摊开了采访本,准备将要点记录下来。
周超就开始大肆批判起来。
他的主要批评有这么几条。
第一个,他认为,《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历史类的专著,充其量是个很业余的演义,跟天桥那儿的说书人似的目的不是研究历史,而是为了娱乐大众。所以,这书格调很低,很俗,难登大雅之堂,勉强算是一本历史快餐文。
第二个,《明朝那些事儿》其实跟学术不沾什么边,最多算是个读史札记,作者读读明代的历史,然后,按照历史的大致发展顺序,把自己所看的内容用比较逗比较痞的话写下来,再发表一些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评论,让看客哈哈一笑,完事!这对严肃的历史研究是个极大的伤害!
第三个,肖飞的这部书里存在太多的史料错误,单只是目前能看到的章节,就至少有一二十处之多。
错误之一,作者介绍到朱元璋的家族时,如此写道:在朱元璋出生后一个月,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作者大概忘记了,元朝建国才不过百年,到它完全征服南宋,一统中原时,已经是1279年了。”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肯定不是元朝人,而是在南宋统治时期出生的,那么,为何朱元璋的祖父也是以数字来命名的呢?还有,朱元璋的曾祖、先祖,都更加肯定不是元朝的人了,为何他们也都是以数字命名的呢?”
“这里,我可以肯定的告诉王记者你,肖飞所写是个天大的谬误,其实,古代的时候,很多朝代汉人都有以数字取名的传统,不止是元朝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