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2章被总编看好的新人(2/2)

“呵呵!谢什么谢,我还要靠你的稿撑门面呢,自从你的专栏开设以来,好多读者往报社打电话、写信,都夸我们的副刊版面稿件质量,耐看。”刘泽来搓了搓手,笑着说

即便是一本书捧不红,那应该也不会太差吧?作品质量在那里放着呢,国人又十分的推崇少年天才,大力宣传一下,应该不会太差吧?

所以他才会想到推有潜质的新人,结下香火情份,将来推的新人成名了,能够继续合作。

没有天分的人不到啊!

傅明德听说肖飞不要稿费,持要版税付酬,也很讶然。

这让傅明德很是郁闷。

电话里,傅明德沉了良久,他在想,答不答应肖飞提来的条件呢?

于是,他就发现了肖飞开在中原晚报上的小品文专栏,读了之后,他很是惊艳,得知作者还是个19岁的年轻人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版社所要的工作很简单,那就是抢名家新作,将名家的优秀作品争取到本社版。

编辑6年,也曾扶持过不少的新人,但能像肖飞这样飞快蹿升的,他可是一个都没再见。

肖飞将那张清单接在手里一看。

但河西文艺版社一贯就不是个势的版社,就连本省的名家有很多都不愿在他们这里书。

他发现8月份每篇稿的发稿日期、篇目、稿费都在上面呢。

这笔稿费并没有扣税,而是一分不差地都要汇给肖飞。

然后,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笑着从包里又掏一张纸来说:“我差忘了,你8月份的稿费已经来了,这是清单,你先看看,我估计就这两天稿费单就会寄到你们学校了。”

争取到的名家越多,那么版社的效益才可能会更好。

一个文学新人。

“谢谢刘老师。”肖飞忙致谢。

傅明德也将目光转到了散文领域。

这几年,余秋雨正是最的时候,一本文化苦旅92年版后轰动全国,整个儿的卖疯了,印刷厂的机日夜不停地重印,都赶不上市场的需求。

“那好,我刚好直接带回去。”刘泽来直接将稿了自己的包里,还小心翼翼地拍了拍。

傅明德心里急呀!

傅明德是位将近50岁的老资格编审了,他坐上文艺社总编这个位也有四年多的时间。他为人宽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了不少工作,但版社的业绩一直不能有太大的提升。

他要将这年轻人攥到自己手里。

8月份,他一共在中原晚报发了22篇稿,每篇150元,合计一共3500元的稿费。

刘泽来现在对肖飞很是重视。

这就是傅明德匆匆派苏情要找肖飞签订书协议的原因。

更遑论外省乃至国内的一名家?

这个肖飞居然还谈条件,要求版税分成,这就有意思了。

一个小年轻,能够书已经是一桩很大的成就了。

两人在说话的当儿,苏情已经打通了电话,在跟他们版社的傅明德总编汇报工作。

肖飞的文章受迎,他也一样的与有荣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