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三章参议(2/3)

陈规听了大喜,不料一见就能如此重用,听见一一解说,为自己设想周到,一时间大生知己之慨,这时也顾不得摆村夫的穷酸派了,翻便拜,称招讨相公恩同再造,请受下臣一拜。

自称山野村夫者,往往肚里有些脾气,见到这样的上官不拜,也不以为意。才要问他始末,猛然觉得陈规这名字有些耳熟,再一想,不由得失惊:“陈规?敢问学究何方人氏,可有表字?”

陈规一愕,不晓得为何作,只得答:“规密州安丘人氏,表字元则。”

有才能却不得其用,想必陈规没有派系的支持,这人才正是要招揽的对象。本来古人纵然在历史上有实绩,却也须用过方知,不过李家庄这一战,陈规已经崭角,纵然不看他历史上地诸多声绩,也值得重用了。宋时的帅臣兼文武。律可以设立参议官,掌机宜文字,向来由文官担任,但却以为军中建立参谋制度乃是必须的,当时文官多不懂兵事,地图参谋大可休矣,因此参议之位不得其人,一直虚置。

如今得了陈规,与语大喜,当即拜陈规为招讨司参议官,掌机宜文字。陈规自然大喜,他千里转来,只为在剿匪战事中显才华,不正是为了博个官?一面又有些犹疑,象三路招讨这样的官署,参议官至少也得七品以上,够地上京官的准了,他一个没有、没经过科举的白人,只是作为民间义士打了一场仗,如何服众?

那学究见了,抢上两步,唱个:“山野村夫陈规,见过招讨相公。”

不妨,既有这番功劳,待表奏朝廷之后,自当封赏,赐个同上舍也属寻常,那又何难?军中更是好办,当兵的直,只认你有没有真本事,陈规既然能在李家庄攻防战中临危授命,诸将俱奉号令而不违,定然是有两把刷的,日久自然众人服膺,这参议官不妨先作起来再说,待朝廷官诰到了,便即正名。

李应却正等着发问,却不忙说,领着到了自己宅中,一大堂,便见那天井中立着一人,青衫长袍,平民装扮,样貌清瘦,叫人一望便有一清气。

想了一想,依稀便是,不觉椅掌大笑:“陈学究有所不知,我大名府通判吕公,先时曾为密州司参军。与学究也有一面之。本帅建衙大名府之后,本有意征辟学究掌我军前机宜,却不料学究不知所往,乡人只说外游学去了,本帅闻知,时常怅惘。不料在此相遇,实乃不胜之喜!”其实这番话却是本末倒置了。吕颐浩确实知陈规,二人也曾见过。但却是先问起,吕颐浩才说了。

要说如何知陈规,却又是从历史书上看来。此人后世名声不显,却是靖康以后一员有实绩地名臣,尤其对于守城有心得,曾写下关于守城的专着《守城录》,南宋时官方刊行命各路教习,为后世留下了这时代战术和机械的宝贵记载。在某论坛上看到这本书之后。专门去找了史书来查。原来这陈规却是宋史有传的,历史上着名的顺昌大捷,人都说是刘琦的功劳。其实当时的顺昌知府正是陈规。顺昌守城打的如此漂亮。陈规功不可没,甚至在战前持要固守城池、反对敌前退却的也是这位文官知府。陈规在建炎绍兴年间辗转各地为官,所到军政两俱有可观,文官而有威名者,只有陈规一人,如此良臣,又立有大功,却不得中枢。死时仅赠从四品地右正议大夫,可谓不得其用。

与李应携手庄,于路见了连日守庄恶战的场景,中啧啧叹息,虽然没有亲见,也可想及其惨烈场景。听李应言辞中每每说及陈学究而不名,不禁好奇,自来读浒传,人都吴用叫吴学究,那是因为他在村中设收徒教蒙童地缘故,这陈学究遮莫也是个乡村教书先生?什么教书先生有本事指挥这样一场攻防大战。

自然扶起,好生奖劝一番。李应见陈规得了信用,也自喜,忙上前向二人贺,又说要摆起酒宴来,庆贺此事,顺便将陈规任招讨司参议地消息周知

庄几日,建了几十座连营,修整一下差堪驻扎,于是吩咐诸将各自觅地安营,一时间人喊嘶,旗幡招展,有分教:城变幻大王旗,贼营转变官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