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一章立志(2/3)

韩世忠二话不说,站起来,两步走到面前,单膝跪地,昂然:“自当日小将随衙内使北国,燕京城门时,衙内以大志教我,那时小将便下了决心,此生必追随衙内之后,以收复燕云为毕生之志!今衙内有志于燕云,正是小将之幸,他日衙内为我大宋攻取燕云之时,世忠愿为前驱,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良嗣目光一凝:“留守言下之意,莫非要我暗中联络燕云豪士,等候大宋攻打燕云之时。举义旗相助么?”

再看一旁的少年李孝忠时,此时脸上也不象平常那样,一脸地无所谓表情。他望着,大声:“小人自幼顽劣,不知生平何所为,也无人教我什么人的大理。只我既是宋人,收复燕云责无旁贷,留守相公既然有如此大志,小人这条命便卖给你又有何妨!”

当下李良嗣随着燕青自去了,这时候才有空搭理一旁听了半天却不发一言的两个人,韩世忠,李孝忠:“世忠,李小哥,适才我与这燕人的说话,你二人尽皆听在耳中,有何话说?请讲当面。”

李良嗣见说的郑重,所谋又细,不忧反喜。他亡命南朝,本来就是把脑袋拴到腰带上了,就是他的大靠山,这个靠山的实力越,对他的好只有越大。当即应允了,命燕青在大名府中觅一妥当地宅院,供李良嗣栖,及作为燕云工作的办公地址,当然这个名目只是在心里转转而已,不容于

—渤海郭药师—北京大名府这样三级接力的信鸽传递路线对于完颜的情报搜集和传递工作,堪称当世无人可比。即便是辽国边境的守军,也不可能象这样度重视完颜这么一个几千战士的小落,更不可能象这样,凭借着外国人和兵贸易的关系,和完颜的孛堇们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来。

幸好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又安心不少:“只是小弟年轻,着手行这件事也才几年,终究比不上李兄对北地了解之,何况李兄是燕云大族,平素游甚广,更非我所及,因此这收复燕云之事,日后仰仗李兄之良多,还望李兄有以助我。”

淡淡笑着:“正是此意,莫非李兄单前来投奔我大宋,竟没有在燕云留下几颗有用的棋么?”他的目光与李良嗣在空中击,二人半不让。

大乐。心说不两把刷,我还怕震不住你呢!如今可服了么?“自今日起,燕云之事,任凭兄为之,要人要钱,都只。小弟虽然不才,要人,千八百人也可一呼而集,若要钱时,百万贯钱等闲事耳。李兄只需为我广为探听燕云及辽国境内动向。燕云一带豪士如何。人心如何,百姓生计如何,兵力士如何。田亩如何,市易如何,粮米产如何,大臣有才无才者如何,得人心者失人心者如何。凡此,皆要李兄留意。若有情愿倒反辽国归顺我大宋者,当结之,使其藏辽国之中,只等我大宋攻打燕云之时,助我取燕云。而后守燕云,务必全取燕云之地,北地之险尽为我大宋所有。是为要务,切切!”在历史上,海上之盟本也很莫名其妙,徽宗赵佶只晓得要燕京,不知要守燕京,必须要占据其北面的燕山诸险关,结果导致女真兵堂而皇之地占据了山海关。燕京门大开。前鉴不远,可不想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李良嗣遽然而惊,心说这宋国的使者果然不是吃素的,居然使一次就在辽国后埋下了钉,若不是从这位留守中说来,却哪里有人知?他原本以为,自己为辽国旧臣,对于北地的情势了解超乎宋人之上,这便是他地最大资本,但现在这么一说,已经动摇了他这一信心。

自来对这少年一直甚为重,虽然不晓得历史上这少年有什么作为,但就凭这些时的相,此人年纪虽少,竟是个天生的将才,一打起仗来就神抖擞,指挥若定,更难得是善于和人相,李遣那么难缠的人,李孝忠都可以和他朋友,单从这一上来说,这李孝忠就值得他看重。如今听见李孝忠这般说法,心中大喜,上前将他肩膀抱

过了片刻,两个人像是约好了,忽地又一起大笑起来。李良嗣朝拱了拱手:“李某受教了,留守果然不愧是南朝俊杰,不枉李某投奔于你。”

从这刚直的武人心中吐来的话语,当真是能斩钉,能截铁,扔到地上叮当响,听了也是动,双手将他搀起,重重地在他肩上拍了拍,俩人这么久以来的相,那也不用多说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