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四章盐务xia(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十四章 盐务(下)

高qiang现在在忙什么?

说来恐怕叫那些关注他的人无法相信,此人再一次发挥了一贯不无正业的专长,跑去青州治下的广陵盐务视察起来。当时的百姓生活已经离不开盐,大宋对盐实行的是钞引专卖制度,每年从盐上tou取得的财政收入几达三千万贯,军国所资,一半在此,因此重视非常。

北方所用的盐多半来自解池,也就是汉朝时的河东解池,这里是世界上盐分最重的内陆湖之一,湖边的盐分自然堆积,取之不尽,加上杂质少,钠镁的han量高,在提纯手段缺乏的宋代,chu产的食盐质量极高。再加上解池地近黄河,运输方便,因此历来为朝廷所重视。

然而自崇宁年间开始,这解池就三不五时的chu状况,几乎连年都被大水冲刷。这其实是解池本shen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此chu1地势低洼,受各地水势冲积而成,故此盐分极高,但也正因如此,水也每每威胁着解池的存在,你想,万一大水冲进解池,盐分都随着水liu走了,还说什么产盐?

今年情况更加严重,江南各chu1大旱,河东降雨却比往年要多不少,连带着解池也被大水所侵,导致了解池的盐几乎全面停产。这下可不得了,要知dao盐运输不易,途中容易chao解,因此如果从江南运盐到北方的话,成本会急剧上升,gen本吃不起。

这也正是高qiang跑去广陵盐务的原因所在。现在官盐地价格在北方已经高的离谱,可以说是南方粮价高。北方盐价高,限于当时的运输条件,这状况一时也无法缓解,只有通过增加北方盐生产来解决。怎么增加?池盐既然没收成,只好指望海盐了。

等高qiang到了广陵才发现,这时代的海盐生产与他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史书上说“煮海为盐”那可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当地百姓真的就是在滩涂上架起一口一口的锅来。将盐田里晒chu的盐卤再加熬制,最后chu盐。

这么样地生产方式,其产量和质量都可想而知。高qiang到了这里,先就一顿大bang加胡萝卜,无非是用自己的shen份压人,再用贿赂砸人,摆平了当地盐务的官员,叫他们改用盐田生产,利用chao汐之力,将海水引到多层盐田上蒸馏。刮下来的盐再用淡水冲洗而后蒸馏。如此改进了生产工艺之后,广陵盐务的产量当有翻倍的提高。

站在海防大堤上,touding烈日,俯瞰盐田,高qiang本该志得意满,然而现在却殊无半分喜se。他旁边站着许贯忠和李应,前者不用说了,那是朝夕不能或缺的心腹,后者去年一直坐镇独龙岗李家庄,cao2控着大宋与女真之间的jiao易。现在随着海上贸易路线的建立。大宋的货wu直接从济水chu渤海,而后跨海而过,直抵辽国境内辰州海境。在那里,郭药师组织起来的渤海人商队将掩护这批货wu沿着长白山麓的商路。北上抵达生女真完颜bu境内,每趟换回的人参药wu和pimao战ma等货wu,其利run的丰厚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此次李应亲自跑来向高qiang禀报的事,却与这北上jiao易有着密切关系。原来今年大宋南方旱灾,固然是哀鸿遍野,幸而大宋文官治国的传统下,历来有奖励农桑,兴修水利的传统。因此只要赈济得法,这日子还能熬的下去。辽国今年却也遭了大灾,不但干旱,而且还刮大风,chun天是寒chao南下。牧草不生,夏天又大旱数月。庄稼不长,辽国五京chu1chu1都在闹粮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