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算帐上(2/2)

许贯忠:“正是,说起来,衙内那关于船队份额的想法,真是叫人惊叹,咱们钱庄每年就算不别的,光卖手上的这些船队贸易份额,就能赚上二三百万贯的。而且,现在又有人不满足于中原和东瀛的易,说是南洋的香料玳瑁等都能赚大钱,咱们仗着船队大,又有官家的御诰,大可以从原先掌握这条线的大人和天竺人手中抢了这条线来作,拿了日本易赚来的金银直接下南洋,而后再贩运值钱的货回中原,这么多跑一圈,那利起码能再多一半。”

“总括说来,对于当十大钱全面改为当三,官民黎庶多半都是迎,这几年价腾涌,当十大钱起到了很大作用,改作当三之后,虽然还是要经历一些变动,但过了一段时间,价可望恢复到稳定的准,因此大众都还抱有信心。但对于钱引之行,则多是反对态度,这等轻飘飘的纸片,要说价值几文,谁都知不值钱,偏偏要拿来当铜钱使,只怕一百个里面也没一个能明白的。”

采用了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纸币,这中间差距之大,令大宋上下都有些不适应,各地现了许多混现象,更有好些不懂得如何应付的地方官员纷纷上书,要求朝廷改用旧法。

不说还好,一说到这自由兑换,许贯忠地牢就来了:“我说衙内啊,你倒大方,揽了东南五路的钱引兑换任务不说,把京畿地也揽了下来,也不仔细算算,到底有没有这许多本钱?咱们现在手的金银,有几个来路,一是日本船队的收益,这船队一年四开,最近一次的贸易额是四百万贯以上,咱们钱庄算下来可以账百万贯以上,二一个…”

见许贯忠这么说起时,语气有些闪烁,就知,在这件事上,连这位当世少有的年轻智者也还是看不通透。对此他倒不奇怪,当初自己在上金课程的时候,老师讲到这货币的本质,乍听之下就没搞懂,什么一般等价的符号,一个符号怎么能代替实?不过他那时有个同学,下课后听见大家议论纷纷,立时撇了撇嘴:“符号?你们不要,我要!只要去,谁这钱里面有金有铜?就算现在人民币里面的那条金属线,也只是用来防伪而已,打什么要?”众同学一听,皆以为剽悍,很是赞同了一番,哪知回一想,这理说来浅显,但若是用来考试答卷,照样被老师判零分,于是有志一同,都对此人来了个“切!”依旧还讨论起诸般概念来。

“等会!多少?”一次贸易就能账百万贯之多,即便是一手创立了大通钱庄的也有些惊诧。

不过现在面对刚刚接到纸币概念的宋朝人,却觉得这剽悍的理更容易说的通些:“贯忠听了!有那等黎民百姓,可不什么纸币铜钱,只需完的了税,买的了诸般杂,那钱就是好用的钱,因此钱引能否顺利发行,都在于这平等兑换上。”

拍案叫绝,后代牙商人占据了六甲海峡之后,就是在这几的贸易中发了大财,不过那时他们的贸易线路中还要加上印度这一环。当初他设计这东瀛船队的时候,也曾冒起过这个念,不过饭要一吃,当时他对于大宋海外贸易基本是两一抹黑,能把日本这一块吃下来就算不错。但现在看来,自己仗着应奉局的大旗掌握了中原的海商,日本那边与平家结盟,两边都算稳固,接下来是该将海上贸易的范围扩展到产富庶的南洋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