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上(2/2)

上可也有军法悬着,一旦误了期限,不是好耍的。若是各官吏有意作梗。不用说别的,单单在这收粮库上些手脚。故意迟延期限,又或者存粮不谨,堆放在外着了雨淋火损,到时反咬一,说是大通钱庄上的尽数都是残损粮米,有意敷衍军机,便是祸事了。

那些粮商惯了这一路粮投机生意,每年西北近千万贯的军粮投,倒要被他们赚去一多半,个个养地脑满,只今年也是如此,看三四月间青黄不接时候,官中收购粮价势必又要提,个个都铆足了劲,收了满仓满屯的粮,心满意足的只等着数钱了。

那许贯忠所运的五万石大米,这时候便派上了用,众粮商见了与本地所产粟麦不同,都是禾稻,全然信以为真,有的是全家抱痛哭,见得就要血本无归,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哪知这个消息一放来,亚赛晴天霹雳一般,震的西北各路大粮商们立脚不定:倘若官中不要自己的粮了,那成万成万的粮,难要拿来养猪?有那脑灵光的,忙即去找相熟的官吏商议,一面探听虚实,不想那些以往串通一气大发国家财的官吏们,这时一个个都变了脸,只把官腔打,说什么东南大批军粮源源运到,朝廷不用再收本地粮米,你等若不相信,大可去粮仓一观,溢满来的都是东南所产的累累大米,还有假的?

既然打通了官方的关节,嗣后行事便好办了。石秀手下有的是市井闲汉,消息哄传起来端的快捷,不几日,西北十余军州边城都晓得了,官家因西北大军粮草征集不易,特命太尉府衙内专领此事,已然将百万石军粮自东南五路调运至此,今年官市不再收购本地粮草。

不过月余时间,西北官仓尽数装满,百万石军粮如期付,还多了十几万石。童贯见大军粮草克日屯足,心中很是喜,大笔一挥,叫地方上将这些东南粮商手中多余的十几万石粮草都优价收购,以备不时之需,于是西北各路的常平仓里,也都屯满了粮,官府的支却不过二三十万贯,与往年的费比起来,只是一个零罢了。

这时候便到了许贯忠的众手下手的时机了,此时大通已经在西北几个大的军州建立了分钱庄,那些钱庄里地掌柜当地也能认识些豪商大贾,于是居间说合,令那些前来售军粮的东南人资收购当地粮商的米粮。此时当地众粮商也顾不得许多了,只图多少收回些本钱也好,纷纷将手中囤积尽数低价卖,有的还要私下贿赂,央求经手的东南粮商能用自己的粮付大军,那些还没起运的东南粮草大可在当地解决“只求给小弟一条活路,大家发财”有是街上钱大家赚,如此两利之事,开明的东南粮商们当然是乐意帮忙的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