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chu走上(2/2)

再回想鲁智的生平,下山以后打了桃山。抢了小霸王周通一把,这叫“遇山而富”;到京师结识了林冲,然后因缘聚会,收了自己为徒,堂堂成了太尉府的供奉,这便是“遇林而兴”了。难不成到了杭州,他老人家就要“遇州而迁”了?

这话说的也在理,许贯忠躬应了,只是倘若为了这事行文州府,得像通缉要犯一样,只有给鲁智添上无数麻烦,也只好私下里承托各方亲好,如孟州快活林施恩,河北大名府杨雄这等消息灵通人士,一面飞书报东京的石秀和燕青,利用江湖上的渠打听,还来得稳妥些。

武松却不懂什么佛法的,他追随鲁智不久,也未领会到什么,只是听许贯忠这么说法,好似自己去找就不对,不找就对,当下闷闷不乐,却也无法可想。

武松坐在地上,怅然若失,正不知如何理会一手将他扶起来,宽解:“师弟无需挂心,当初师父独个狼迹江湖,关西河北纵横,他老人家武艺行事方正,又是有勇有谋的好汉,不会有事。”

武松摇,说要去寻鲁智,许贯忠正拿着那封留书看,闻言抬:“武二郎这便差了,鲁师哪里是要弟们护持的?他老人家自然天,动静皆暗合禅机,既然单离去,便是不要弟们相寻相随的,倘若一力找寻,反而着了相,便不了。”

两人拿着书信,又到鲁智地禅房里寻找线索,这时许贯忠和陆谦都到,杨志这几日住在军营里,却不在府中。几人将鲁智的禅房细细搜检一遍,这禅房本来就没什么东西,鲁智的禅杖戒刀和随都不见踪影,比搬家还净,看来真个是“迁”了,只是这位佛爷到底迁去了哪里,可就半线索都无了。

看他样落魄,倒有些不忍,加之对鲁智也甚心系,便向许贯忠:“贯忠说得甚是,不过作弟的对师长尽孝,可也是天缘法罢?这样罢,师父既然不我等去找寻,我等便不去,只是要晓得师父的去向行踪,心里也好有个念想,贯忠以为如何?”

这些事情说来繁琐,代下去也只片刻,现今份已经不同,想作什么事情自有手下去办,动动嘴便好,与刚来这时空时大不相同。

四句偈语。说:“遇山而富,遇林而兴,遇州而迁,遇江而止”这几句话是法不传六耳,却能地分明,这才折服了鲁智

他这说的是禅宗地缘法说,当时佛家和儒教相和,士大夫讲谈佛法蔚然成风,最名的就是苏学士和镇江佛印和尚的诸般轶事了,许贯忠怀锦绣,对于佛法也多有涉猎,是以这般相劝。

又想起一事,命许贯忠执笔修书,将鲁智走之事告知汴梁地另一位师父林冲知晓,也通个消息有无,万一鲁智去了他那里,便可知行踪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