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九章焚心(2/3)

许贯忠:“衙内容禀,贯忠以为,这正是方腊雄才之。倘若其只是一味因循旧法,此乃笼中鼠尔!我大宋分布驻军,天下锐集于京师,厢军土兵守靖地方,再加神宗立将兵法,驻泊禁军分镇各地,各地将勇无虑数百万众,缓急可用,不比汉末时郡县兵寡,难制大举。倘若方腊初起之时,杭州五千禁军迎击之,则方腊军械未完,其众复不可恃,成败殊难逆料。”

听地完全迷,把大一拍,叫:“好一个人计,端地厉害地!”

不过此事攸关大局,你衙内不听我还是要说:“适才衙内已经明了,今日杭州乃有二贼,一曰朱勔,一曰明教,二贼相与为恶,散即无为;然而无为未必不为害,都监府一战,我有心算无心,胜券可,却未必能捉到方腊兄妹。”

只听许贯忠续:“方腊此番起兵,借着合作开发银矿之事与朱勔结盟,此其既定之方针,不容改变;而此事朝廷中别无人知,唯一有机会知其端倪的,在东南惟有新到应奉局任上地衙内。若我是方腊,听得衙内来到东南任职,第一个反应就是会否对明教的起事大举作成妨害?要探明此事,非知衙内心意不可,而要探知衙内心意,方腊手中除了方金芝姑娘以外,更有何人适任?”

直到此时,的脑才恢复了转

“自从在龙游知晓方腊图谋不轨,贯忠心中反复盘算,方腊究竟准备如何起事?直到今日,看到杭州城下万众齐呼的场面,再听得朱冲的首告,贯忠心中这整个图谋方才渐渐明晰。据当日宗县令所言,明教于唐武宗会昌法难之后来到东南,与民间乡社结合而扎于此,不知怎的竟把汉末搅动天下的太平教张角尊为教祖之一,方腊既然图谋起事,其谋划必可从当日黄巾之中觅得端倪。”

却不料许贯忠忽地诡异一笑,向打量一:“以贯忠之见,那方腊的人计可还不止于此哪!”

“何解?”心中虽然有气,可还没有昏,方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好听听许贯忠的意见。

“衙内所言有理,方姑娘确实不是用计之人,然而若以此等人用计,便教人格外难防。”许贯忠悠悠两句,却似平地起一个惊雷,震得发麻,愣在当地作声不得。

“黄巾之?”神一振,自己看了那么多三国题材的小说,对于汉末之也算颇有研究了。“贯忠说地,可是那汉末张角先以符愚民,而后以太平联络天下,建三十六方渠帅,而后借谶语煽动教众约期并举,搅动九州的黄巾大?”

一凛。再从一想,可不正是?张角用符,方腊用铜镜,一样神化自己,不过是扣了光明教义;张角用太平,方腊用明教,此等民间教门大同小异而已,即便是六百多年后的太平天国起义。还不是跟黄巾一样拿巾包住,好似很多也是用地黄布;张角建天下三十六方,方腊的组织虽不详,然而其教众资财匮乏,多半还是以地缘联系,各结教坛;至于那谶语就更不用说了。今日自己在城下亲耳听到成千上万教众齐呼“二宗替”什么叫二宗替?照明教的教义。那就是天地反复,世界由黑暗中被明尊的使者解救来,重光明境界,再经明教首脑一加解说,寻常百姓除了理解成改朝换代也没别的意思了罢!

一愣,随即醒悟:“听贯忠的意思,莫非是说那方金芝也是方腊的人之计,本衙内业已着了他的儿?非也非也,本衙内见那方金芝质朴的很,不似作伪之人,倘若是计,又哪里瞒得过本衙内?”

思想到此,不由了一冷汗。这时才觉得自己连对方的全盘图谋都没清,贸贸然就敢领着数百人敌阵,着实有些鲁莽了。此刻他全副心思都放在这明教上,随即又想起一事来:“贯忠,然则那方腊为何会想到勾结朱勔?”

呆呆地不作声,许贯忠也不去理,摇着折扇自顾自地往下说:“正因金芝姑娘天淳朴,其言行举止纯天然,教人不得不信,恰是用计的最佳人选,倘若衙内不是早知方腊反谋,此刻恐怕还在苏州悠游度日,等着与方腊使者往还,商讨合作银矿罢?”

“如今方腊遣其妹迷惑朱勔,不但将杭州五千禁军握在掌中,又仗着杭州都监这株大树为荫,堂而皇之地集结各地教众,只消取得军械在手,一夜之间便得十余万敢死之军,东南五路孰能当之?若其谋得逞,恐怕等到汴梁禁军闻报师,连长江都要过不来了吧!”

许贯忠击掌赞:“衙内博闻记,正是如此!然则请衙内细想端详,这方腊的全番谋划。可不是走的张角地老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