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父子(2/2)

他转踱了几步:“当年为父在苏学士府中作一名小史,学士惊才绝艳,一代文宗,府中酬酢唱和,当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关西大汉,持铜牙板,跨麻扎刀,歌大江东去,那才叫文才!可惜,党争无日不休,章敦为相,斥逐元佑一党,竟言要对司光相公、文彦博相公掘墓鞭尸,虽因议沸腾而止,但学士却免不了黯然离京,平生抱负尽付,当真是大江东去,狼淘尽,这等风!”语调虽不十分激亢,但言下一愤激抑郁之气却是再明显不过。

这首词千古名句,尤其自范仲淹这样的有为名臣之手,分外令人觉得可贵,只是上中学时读过,可至今宛如新刻,背来一字不差。

众闲汉见衙内要门,个个呼雀跃,也不知从哪里找几个鸟笼提在手里,富安更翻一把扇来给拿着,一伙人一窝蜂拥着门,朝大相国寺去了。

“啊,是、是这样的,孩儿知父亲景仰文正公,故此也留意了一下,还好文正公的文字传世者不多,便捡来看了几首。不过孩儿驽钝,只记得这一首,别的却都忘了。”被噎住,一个***险些转不过来。没想到前任的衙内如此不学无术,会背一首苏幕遮竟然也被引为奇谈。

啊,又让我看书法?免了,洋相可不是什么滋味。想着,忙岔开话题:“父亲,这阕苏幕遮孩儿也曾背过,且容孩儿试记之。”

“苏学士临走之时,将我托付给驸王晋卿,后来结识了端王,也就是今上。嘿嘿,为父的之阶,不是文才,也不是武略,却是陪着端王踢过两年气球,坊间都骂我是佞臣窃据位,那又如何?文如苏学士,武如狄青,又有什么好下场了?还是乐得当我这佞臣罢了!”俅的这番话,除了他的儿,恐怕当世再无第二个人知,千夫所指的背后,却是一颗看破世情,狼迹官场的心。

本以为一帽轻轻送上,俅必然大喜称赞,却不料换来一声冷笑:“哼,文才?再好的文才又有何用?”

(第二章完)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休独倚。酒,化作相思泪。”

再次石化:俅,这个千夫所指的俅,他竟然曾经是苏轼的幕客,就是那个“清风徐来,波不兴”的苏轼“山月小,落石”的苏轼“人有悲离合,月有晴圆缺”的苏轼“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苏轼啊!这一刻,他再清楚不过地到,自己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灿烂的北宋。

众闲汉都是一楞,不过衙内发脾气也不是一次了,小人之嘛,虽然臭味相投,翻脸也是寻常。富安究竟有些关系,忙笑:“衙内既是心中烦闷,小人倒有个好去,可让衙内散心。”

一看,却是一帮在府中帮闲的无赖,整日跟在衙内后狐假虎威,喳喳呼呼。那个紫棠面的正是富安,小环的大哥,理说此人卖妻妹以自售,实在是无耻之极,本当一脚踢飞,可是现在自己已经被小环给“服侍”过了,这便宜大舅倒是不能太不给他面

“父亲…”起伏,如狼翻俅在官场打多年,其间的关节要害自是一清二楚,以佞臣之姿临朝掌兵,确实是最好的自保之。只是,朝政既然糜烂至此,那二十年后的大祸岂非无法抵抗?自己可真是被人给坑了啊!



“衙内,今日乃三月正朔,大相国寺有无数善男信女降香还愿,又有许多摆摊卖艺,唱曲稽之人,衙内何不前去戏耍一番?”

俅听得摇晃脑,喜上眉梢,乐:“我儿,你一向倦读诗书,如何记得这词句?”

当下朗声诵:“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天接。芳草无情,更在斜外。

“嗯,这倒是个好提议。”有些心动,难得有机会来到宋朝,虽说有一场大祸,毕竟是二十年后的事,前有机会一睹当时世界上最大都市的繁华,却是难得的好机会,于是叫好。

为免俅再发什么诗兴,他赶:“父亲如此文才,孩儿也当学些诗书,免得堕了父亲的名。”

当下没好气:“本衙内今天心情不好,少来烦我。”

吃罢早饭,俅自去白虎堂升帐议事去了。信步走到外院,迎面上来一群人,围着“衙内”前“衙内”后地狂拍,内中一个紫棠脸、五短材的家伙说话最为令人作呕。

“哦?说来听听。”懒洋洋地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