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帝国的吏治(3/3)

出现,对明帝国政治局势的好转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有的只是把帝国官场搅得越来越乌烟瘴气。

因为在这种党争激烈的背景下,明末官员的官场浮沉;渐渐与他们具体工作表现已没有关系了,一切只看你在政治斗争中有没有站错队。因为在宫庭秘闻的见解上(太子当年被人差点打了一棍子的真相;先皇死时吃药的真相;先皇宠妃有没有垂帘听政的意思)大家吵得天翻地覆,失败的一方通常会被清理出政治舞台!至于他们工作中的表现,对他们官场的浮沉已无足轻重了。

到了崇祯初年,更会因为是不是“阉党”而决定一个官员的政治命运。做为一个帝国官员的官场沉浮,如果只靠这一切决定;它只会加剧官场的混乱。因为官员具体工作的表现已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了。官员仕途的通畅与否,一切只要看他会不会洞悉政治斗争的方向,更要看他所支持的力量能不能在政治斗争中取胜了。

所以帝国官员,面对帝国的财政危机、军事危机、社会危机,那都是用着官僚的态度去解决;因为这些问题,你真的要去解决,那是注定要触犯、侵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一个人如果揪住这种问题不放手,很容易会给自己树立太多不必要的敌人。

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邪党也好、所谓的东林党也好,面对真正的军国大事,那都是多说空话、少干事,那都是多说漂亮话,少干实事;至于在种种宫庭秘闻(比如皇帝到底喜欢哪个儿子,到底想让哪个儿子继承帝位?太子当年被人差点打一闷棍的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先皇宠妃是不是有垂帘听政的意思?先皇临死前吃的那颗药真相到底是什么?)大家都报以了极度的热情、大家都是上窜下跳的争得你死我活,好象这一切解决清楚了,帝国就能中兴了,如果这一切不能争论清楚了,那帝国就将国将不国了。

实际上,这些事没有一个是有真正意义的!

这种争论之中,好象就是“争国本”那件事好象有点意义;但实际也是大家没事扯淡。我们假设,如果万历皇帝废长立幼让小儿子继承了帝位;那明帝国后期的政治是不是就会有本质的改变呢?显然是不会的!

万历哪个儿子能成为皇位继承人,只会影响各自的支持者的利益;却绝不会对明帝国历史构成什么了不起的影响。被众多人所推崇的汉、唐两朝,谁曾遵循过正统的皇位继承准则?

所谓争国本也好、三案之争也好;他对明帝国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他只会使明帝国弥漫一种关注无聊的小事,而全然无视正经军国大事的风气。

东林党的勇气、政治能量,实际上都是指向了一个地方;那就是皇室!他们把皇室内部的种种无聊小事,上升成关系帝国命运的伟大事情去关注、关心。于是围绕所谓的国本、梃击、红丸、移宫等事,闹得帝国一片乌烟瘴气。

这一切最有利于表现他们的忧国忧民、不畏权贵,却又不会真正触犯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

东林党在针对皇帝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之后,终于登上了帝国最高权力中枢,但帝国的军事、财政、社会危机;因为他们登上帝国权力中枢有所好转吗?显然是没有的!因为东林党依然把围绕皇帝的几件无聊小事当成天大的事去处理,比如所谓的红丸、移宫;好象这种事如果解决了,那帝国的局势就可以好转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