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靖难之役3(2/3)

其后,暴昭、练宁、泰、郭任、卢植、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丁志方、甘霖、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刘端、刘璟、黄观、侯泰、茅大芳、陈迪等人都不屈而死。而其中死节最为壮烈的应该属铁铉、方孝孺、景清等人。

有人都像徐增寿那样甘心为朱棣驱使。朱棣甫一城,御史连楹即刺杀朱棣,被杀后“尸植立不仆”众人大惊失,朱棣也为之胆寒。而翰林院编修杨荣则非常聪明的谒请于朱棣的前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一句话醒了尚沉醉于胜利梦中的朱棣,朱棣以奉天靖难、皇明祖训为依托起兵造反,虽则心中非作皇帝不可,然而嘴上一定是祖宗家法第一,况且,谒陵是标明统绪的等大事,汉光武帝就是先拜谒刘庙之后才即位的,何况朱棣向来标榜自己是太祖的孝贤孙呢?于是,立刻布置拜谒孝陵的有关事宜,朱棣亲往朱元璋的坟前哭诉自己的不得已,请求父亲原谅自己亲手废了他老人家许立的接班人,至于杨荣,他此后一生的荣华富贵就都在这句话里面了,连楹刺杀、杨荣见机,世间的荣枯本来就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侍郎卓敬因为削藩时献大策,所以也没有逃掉,不过,朱棣很欣赏卓敬的才能,先是责备他离间骨,卓敬不受,说:“惜先帝不用敬言耳。”继而又派人以仲、魏征的故事劝于卓敬,卓敬厉声说:“先皇帝曾无过举,一旦横行篡夺,恨不即死见故君地下,乃更臣我耶?”朱棣还不死心,这时,因为过去的个人恩怨,姚广孝密奏朱棣说:“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朱棣这才下令族诛卓敬,而后若年,朱棣仍旧叹的说:“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

朱棣荣登大宝之前,下旨捉拿臣黄澄、方孝孺、齐泰、卓敬、徐辉祖、铁铉、暴昭、练宁等,政治总清算终于来到了。建文武将投降成风,而建文文臣的抗节不屈则是史不绝书的,而且其间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至于后世仍然传颂不已,史称:“忠愤激,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自宋以来的士大夫的节义至此达到峰。而朱棣作为**者的残暴的一面也暴无遗。

澄是朱棣中的恶,他在金川门之变后谋求海上起兵复国,被人告被俘,不屈服,朱棣命令凌迟死,族人无少长皆斩,姻党悉戍边。齐泰自然也难逃一死,不过,齐泰的很有意思“墨白走,行稍远,汗墨脱”有的味,被抓到之后也是不屈而死,死的很惨烈。齐黄为朱棣恨之骨,他们的妻女在他们后也是备受凌,《奉天刑赏录》之《教坊录》中记载:“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邓诚等于右顺门里奏,有恶齐泰的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守着,年小的都怀有,除夕生了小,又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奉钦(旨):‘小的长到大,便是摇钱树儿。’”可见,他们的境遇是如何惨痛的了。

方孝孺,朱棣起兵于北平时,临行,姚广孝(衍)请托于朱棣,朱棣问是何人,衍答曰:方孝孺,并说:“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绝矣。”朱棣亲答应。其实,方孝孺本人除了学问之外,在政治上并不明,他给建文帝谋划的计策要么迂腐,要么不合时宜,但是,方孝孺的气节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在建文帝逃后,方孝孺就抱定死社稷的愿望,朱棣把他请殿中,和蔼的问:“先生毋自苦,予法周公辅成王耳。”借助方孝孺,然而,方孝孺不为所动,针锋相对的说:“孝孺曰:“成王安在?”朱棣答:“彼**死。”孝孺再问:“何不立成王之?”朱棣说:“国赖长君。”孝孺还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已经疲于应对了,只好说:“此朕家事。”然后让左右请

铁铉一直到建文失败之后才被俘,朱棣亲自在御前审问他,铁铉“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朱棣暴怒,命人把铁铉划开膝骨。铁铉仍然大骂不止,朱棣把铁铉的一块一块的割下来,煮熟之后置之于铁铉的中,问铁铉:“甘否?”铁铉说:“忠臣孝有何不甘?”刽手用屠刀把铁铉的嘴角豁开一直豁到耳边,铁铉还是不屈服,直到牙齿被铁锤敲碎还在不住的大骂朱棣篡位谋反,朱棣恨极,令人当场寸磔铁铉,把铁铉的尸镬中,而后焚尸扬灰,铁铉死年不过三十七岁,一时天下知这件事的人都为铁铉的忠义所动,直到满清末年,《老残游记》的作者路过山东济南时,还有人在讲铁铉殉难的故事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