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零三章前途难测(2/3)

“所以你就开始贪墨了?”沈成冷笑一声。

将心比心,沈成也赞同苏乙木的看法,他的年纪已经四十多了,蒙古人被赶中原的时候,他还是二十多岁的自然是没有的,颜如玉也是没有的!”

“那敢问镇抚大人是为什么官?”苏乙木轻蔑的笑了笑。

苏乙木缓缓的摇,似乎已经没有了力气,走到床边坐了下来,木板一声轻微的咯吱声:“镇抚大人。我因为的好,后来调来调去,直到扬州。我才觉,原来数年之间,我当年的同榜,已经好多人都不在了。有人是因为贪墨被杀了,有人却是因为清廉自律,连看病的钱都没有。我的一位同榜,堂堂七品官员,无钱抓药给娘亲治病。他的娘亲去世之后,他悔恨加,悬梁自尽了。那时候我就开始在想,到底我应该一个什么样的官?为什么好官的总是没有好下场,但是你看看朝中的郭桓,再看看胡惟庸,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满天下的老百姓都有公论。可是皇上却对他们信任有加,官职一提再提。他们可以贪墨而居位,我凭什么就要克己奉公?”

“你原本应该是个好官的!”沈成叹息:“人的**是没有止境的。”

“我从一个小小县令起,从八品官员一步步走到如今镇守扬州的四品大员。起先的月俸少得可怜。我家中有娘亲要养活,有妻儿女要吃饭。我是官员,仪仗是少不了的。像我苏乙木这样,家中连个仆人都没有的县官有几个人?我的夫人,在我当县令的时候,每天在家中和我娘亲一起织布卖钱。每个月的月俸领了,不是米粮就是布匹,一文钱都没有。她们便拿去卖。可是我们不是开米行的,与其低价卖给米行,不如直接卖给老百姓了。每个月放俸禄的日,是县里老百姓最开心的日,他们知,今天可以买到低价米了。我那几石大米,卖给老百姓实在没有几个钱。穿衣吃饭度日,上官来巡查的时候,多少要送些仪程。逢年过节,自己拿钱来给三班衙役,给师爷公案些红。我哪里来的钱?”苏乙木看着沈成:“我不是你镇抚大人,自己已经有钱,不在乎这些许小钱。你可知,那时候,一贯钱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你可知,多少次,我给衙役师爷了红包之后,我们一家人就只能躲在后院吃野菜喝米粥?”

“其他的人呢?”苏乙木追

是大明第一次录取士,皇上总共录用了二百多人。现在活着的不到一百人。镇抚大人,我们生的时候,这天下还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人没把咱们汉人当人看。这,大伙儿都知。皇上带着大家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江山,你说,我们那一科的士,心气有多?”

苏乙木笑:“我拿了这笔钱,就像是了天大的亏心事一样,每每梦都会惊醒。许多次,半夜醒来,一大汗。上官说来我县里,我便以为是自己的案了,想起皇上说得扒实草,我实在是怕得要命。但是我的官声真的很好,满县的老百姓,都说我是个好官。断案断得清楚,事不偏不倚。只有我自己才知,我已经错了一次。但是就从那一次之后,我却忍不住盼着清库的时候,再有什么遗漏,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拿回家去。”

苏乙木沉重的:“有一次,我清县库,现有十来贯钱,居然没有账。但是这件事本就是无人知。我想起娘亲有病,无钱抓药。妻持家务,直到我考中士,也没有过了一天好日,儿过年的时候想要一新衣服,我却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便动了心,那十来贯钱,我便取了!”

“你错了!”沈成淡淡的说:“这件事是你的不对。朝廷给予官员的俸禄是少了,也的确给的都是实并非银钱。但是你要知,蒙古人已经把中原的元气伤到了尽。就连皇上和皇后都在节俭度日。朝廷把赋税定的这么低,就是想让老百姓恢复元气。官员,苦一时也是必然的。官为了什么?如果一个为了颜如玉,黄金屋官的人,必然是不好官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了第一次,就难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理,沈成是明白的。叹息:“你实在不应该拿这笔钱的。若是不拿这笔钱,或许你会活得开心的多!”

成落落大方的说:“我官?我不是什么好官,但是我能到不去伸手拿别人的钱。我官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我自己。仅此而已,为了保护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只能官。我不够博,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不能去维护所有人,我只能去维护那些对我好,对我有恩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