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旧疾复发华佗治好了曹卑鄙的(5/7)

,两人联袂出帐寻找,直跑到后营大帐才看见陈矫——正拿着算筹与程昱、卞秉等清算军粮呢。二人说明曹操病势,本以为他马上就会叫华佗来治疗,哪知陈矫面露难色:“华佗其人脾气怪诞,他虽至军中却不愿为医,恐怕…”

曹丕真急了:“这等时候岂能耽搁,快把他找来。”

陈矫啧啧道:“若要请他相救,恐怕还须公子亲往。”

“好好好!只要他肯来医,便叫我作揖磕头也成啊!快些带路!”曹丕不由分说拉着他便往外走。

华佗又名华旉(fū),字元化,虽然是曹家的同乡,彼此间却从未有过交往。他自幼熟读经史,又曾游学徐州,被陈登之父沛国相陈珪(guī)举为孝廉,但因通晓养性之法、岐黄之术,又善待穷人疗民疾苦,做学问的才能反而被行医的名气掩盖。沛国乡民都说他是神仙再世,任何疑难杂症皆能药到病除,以至以讹传讹,说他曾刮骨疗毒、断肠洗胃、劈脑取虱,甚至生死人肉白骨,可断神鬼阴阳。

不过华佗本人从未以行医为业,仅将其视作爱好,因而陈矫召他入营为医,他满心的不愿意,但又迫于曹操之威没有办法,只好屈身前来。陈矫敬重华佗之才,又素知曹操轻慢巫医之人,便在后营专门为他立了一座小帐,派两个小兵每日伺候,他心情好的时候便给受伤的将士瞧瞧病创,不高兴了就把帐帘一撂,任谁也不理。

这会儿真是不巧,那位华先生又把帘子撂下了,只打发一个仆役模样的年轻人在外面给兵丁包扎伤口。曹丕哪管许多,不顾陈矫阻拦,驱散帐口之人迈步便往里闯。一掀帐帘顿觉药味扑鼻,又见书简成札药匣堆积,当中睡榻之上卧着个白发白须的长者,手中攥着一卷书简,正遮住脸面,看得有滋有味呢。

“你可是华佗?”曹丕满腹焦虑,全然忘了礼数。

哪料那长者竟浑似没听见,翻了个身,头朝里继续看书。曹丕乃侯门公子,几时见过这等无礼之人,气得正要叫嚷。曹休在后面一把拦住,陈矫毕恭毕敬朝长者背影作了个揖:“打扰华先生安歇了,曹公子特来拜会您。”

华佗头也未回:“在下鄙陋,不敢劳贵人多礼,公子请回吧。”他说话的声音轻灵缓慢,可在曹丕更觉无礼,已是火往上蹿,陈矫一边捂住曹丕的嘴一边道:“曹公子此来是恳请先生为主公治病的,烦劳先生辛苦一趟。”

华佗依旧未动,只是淡淡问道:“曹公哪里不适啊?”

陈矫礼数有加:“曹公罹患头痛症已久,在京之时曾请御医调治,却还是时好时坏。今日发作愈疾,双眼视物不清,还请先生相救。”

“头痛症?”华佗竟哈哈大笑起来。

曹丕一把推开陈矫的手,怒冲冲道:“先生既奉征辟来至营中,就当竭力服侍我父。身为军医非但不去医治,闻知主帅病重竟还幸灾乐祸,究竟是何居心?”

“公子差矣。”华佗依旧脸朝里躺在那里,不紧不慢道“在下非笑曹公病重,乃是笑军中庸医不谙病理。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乃头风。头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头风发作不休,愈发愈烈。罹患此症多为忧愤恼怒所致。怒而伤肝郁而化火,气火俱逆于上以犯头顶。若风气逆乱甚疾,则头晕气闷目不能明…请恕在下直言,曹公此番用兵并未有困,近来数日也未曾辛劳,恐怕离京之先便已有郁怒在胸,冬春交构又逢虚火,今日必是遇到焦急之事勾起老毛病来了吧?”

曹丕闻听此言惊得呆呆发愣,满腹恚怒丢得一干二净。那日许都皇宫之事虽不明详情,但想来就是曹操郁怒之源,而任峻之死岂不是病发之因?这些并未告知华佗啊!此人单听症状便可推断个八九不离十,难怪被喻为神医,又想起陈登、李成生死之事,越发觉得太怠慢他了,赶紧整理衣衫深施一礼:“晚生曹丕给先生见礼,刚才慢待先生了。”

“公子多礼了…”华佗这才翻身而起。曹丕仔细端详——但见他身高七尺骨骼清奇,穿一身湛青粗布衣衫,鬓须如雪枯枝别顶,虽是年高之人却面庞白皙不见皱纹,隆准口正细眉长须,眼窝深凹二目炯炯;那双精细修长的手攥着一卷书简,既非《内经》(《内经》,即《黄帝内经》)《本草》(《本草》,即《神农本草经》),亦非《难经》(《难经》即《黄帝八十一难经》)《素问》(《素问》即《皇帝内经素问》。这四部医书是先秦至东汉之前古人编纂的重要医书,也包含了生理学说、阴阳学说),却是六经之一的《春秋》。举手投足仿佛都那么轻飘飘的,果然是仙风道骨气质非凡。沛国百姓讹传此人乃神仙下世,甚至说他已经活了一百多岁,此言虽荒诞可笑,然而他修身养性鹤发童颜却是不假的。

曹丕越看此人相貌越喜,料定他熟知病源必能医治,赶忙二次施礼:“烦劳先生施展岐黄之术治愈我父之病,在下必当重谢。”

“言重了。”华佗微笑着托住他手腕“在下虽不曾拜谒过曹公,亦知他是喜怒不定性情中人。但人之喜怒哀乐,过之皆有损伤,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令尊日理万机忧怒于心,又长年奔波不得休养,加之年至五旬疠气愈重,筋骨脾胃亦不似昔日那般健旺,染上头风这等毛病也属正常。只要他收摄心神缓和气息,日常不忧不怒勿急勿躁,此症必能有所缓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