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袁尚袁谭同室卑鄙的圣人:曹(2/7)

郭嘉却不赞同:“张辽脾气直,不似于禁那般会人,与诸将的关系得不好。武周是个耿介之人,有他在一旁约束,张辽多少还能收敛一些,我看把他俩拴在一起是对的,吵吵闹闹不至于犯大病,分开未必是好事。”

主意,便踱至帐外透了气。楼圭悄悄尾随到他边,低声:“孟德,天下之势暂且不论,咱们奔忙多年已将近知天命之时了。我若是你…”话说一半情知犯了老病,赶收了。可这半句话在曹听来却已如炸雷相仿。看已快冬了,遍地草木大半枯黄,这一年又要过去了,曹也即将踏五十岁,安定天下的路还很遥远,这时候必须要搏一搏…想至此他突然转:“就依军师之计,准许袁谭归降,择日开北上!”

“在下岂为区区意气之争?”武周连连拱手“前日主公也曾发下教令严申军法,今日张文远若能任意胡为,那明日满营众将都不听主公调遣,长此以往怎么得了?况且那贼徒昌霸,已是第四次造反,若还宽恕便是纵容,天下不法之徒以为主公事宽纵,必然稍有不顺便要举兵,举兵不利便要投降,如此循环往复天下必啊!”武周所言句句在理,曹叫他噎得说不话来。郭嘉接过话:“伯南兄说的固然不假,可昌霸与臧霸、孙观、尹礼、吴敦同是徐州之将,又都是莫逆之。昔日主公扫灭吕布,划东土诸郡归他们自治,如今臧霸等将广有功劳。现在这时候治死昌霸,岂不是寒诸将之心?张辽将军大事化小也是一片苦心,伯南兄就不要过苛了。”

“哼!”曹斜了他一“你该不会是想联合孙权击江夏吧?那本行不通,江东正有山越作,我还听说刘表之侄刘磐屡次自南路侵扰,孙权自顾尚且不暇,哪还有工夫帮咱们?”

“会有办法的,容老夫再思再想。”曹一甩衣袖“我意已决,散帐吧。”他话未落音,就见曹洪自辕门快步而来,离着老远就嚷:“他娘个的!大耳贼又他妈来扰前营,张绣已跟他们上了。大伙也别愣着,快带兵帮忙啊!”现实是不能无视的,这状况本无法收兵。夏侯惇、于禁又望了曹,见他还是没有半分更改之意,只得摇而去。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走了,荀攸想再说两句,但是碍于事态却不便多言。贾诩也一步三摇往外走,却被郭嘉叫住:“文和兄,请暂留一步。我有计策献于主公,有劳您一同参详。”

回转帅案摆着正在注解的兵法,待旁人走了,才问郭嘉:“你小又有什么话说?”

“南诸县已落刘表之手,大耳贼又只是每日分兵缠斗,不肯列阵锋,我军虽众,速取亦不可得,但或可令荆州自行退兵。”

无奈地摇了摇——张辽草莽之气难脱,还是舍不了跟昌霸那帮人的义气。军法明明规定围而后降者不赦,他竟全不放在里。但是张辽毕竟是曹重的大将,当初为了收服他没少心思,昌霸不过是一方小寇,因为这儿事置张辽实在不忍心。曹抚着帅案苦笑:“伯南辛苦了,张辽之事就给老夫办,你这几天鞍劳顿又受了委屈,回帐休息去吧。”

这个决定一,在场之人都在叹气,有人觉庆幸,有的人却是无奈。于禁抱拳:“主公!前敌之事如何脱…”

武周脚底下真快,斥候刚走他便气哼哼闯来,扯着嗓就喊:“启禀主公,那张文远拒不服从主公之命,竟私会昌霸准许其投降。我接连劝阻他都不听,不但违反军令还把昌霸带到这儿来了,请主公狠狠惩办这个目无军法之徒!”

“对对对!”曹就坡下驴“奉孝说得有理,伯南你放心,这些事老夫心里都有数,你就不要再挂怀了,等张辽来了老夫亲自为你们和解。”张辽

郭嘉方要辩解,又见帐跪倒一个斥候兵:“启禀主公,张辽将军自东海回军,监军武大人要即刻面见您。”监军武周与张辽脾气不和,又常在用兵策略上发生争执,刚开始两人吵架还有儿原因,后来就没问题了,就是互相瞧着不顺,动不动就跑来告状。

武周情知他又要和稀泥,厉声:“主公不能这样啊!您得秉公而断!张辽也太…”

郭嘉满面谄笑:“我观主公之意虽决,但仍忧于前之敌,特与文和兄为您解忧。”

“好啦好啦,我都知了。”曹不想听他说了“张辽乃是一介武夫,不晓得什么规矩法令,你不要与他一般见识。等他来了我好好劝劝他,一定叫他给你赔罪。”

“知了。”曹不耐烦的神“我叫张辽去平昌霸之,他又跟武周起来了。前半个月他俩就发来书信各自说理,全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我都懒得了。你看于禁与监军浩周,有苦同吃有酒同饮,俩人从来没红过脸。怎么张辽与武周就不行呢?实在不行就把这两倔驴分开吧。”

一瞧——贾诩是留下了,却慢悠悠往角落里一站,耷拉着脑袋只给个耳朵,便:“你不要牵扯旁人,有什么破敌之策赶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