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6章面面(2/3)

,也没有一本挑不病的账。尤其您这样的世家大族,平时的开销多如,再能的账房,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大秦,大米就是后世的石油,米价涨跌,甚至可以说是天下政治的晴雨表,真正的盛世丰年,米价自然就贱,到了世,千金买不到一石米的日也是有的。这几年说是盛世,其实就是许凤佳在西北打仗的那几年,米价就贵得离奇,北

“这几年间,的确也有些大笔的开销,并且百货价格逐年上浮,从账面上倒看不什么。”庄账房的语调依然淡定。“只是从我们打听来的数字,这些年来收成都好,京城米价一直很平稳,和扬州的米价一样,涨没有多少,跌,也跌不到哪里去。”

她见七娘没有话的意思,才续。“如若只是查到这个地步,这本账,可以说是相当净,没有什么可以文章的地方。”

但凡是人,就有私心,大家都是账房的,将来还可能共事,两个人说话就会小心谨慎得多,唯恐得罪了未来的同事。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七娘清楚得很。

“你们就放心吧——此间事了,我预备着还让你们回江南去,为我江南几田庄的账,不会让你们在江南久留的!”

不用她解释,七娘已经自言自语“而米价,就是所有价的晴雨表。”

婢们当账房的,平时也有个为主人家守财的意思,尤其是家家里家外,各亲戚朋友,上百个常在家住,变着方儿地往家里事。平时手要松一些,就钱就一样地往外走。要守得住财,不但家里的事要清楚,外市面上所有家用百货的行情,婢们也都要摸清。”

秋收后各地田庄变卖粮往上结账,接着就是年前各生意陆陆续续往上事的要手脚,拆东墙补西墙,那就方便得多了。可秋收前正是银的时候,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这时候来查账,暴得最清楚。

也就是说,这一场喜事,采买们落得的好也就是二三百两,这个数字对比总支来说,并不算太多。七娘,认真地听庄账房继续分析。

“以这二百两银为准绳,比对历年来各小账和大帐之间的差额,大差不差,也就是这个数。少夫人也知至清则无鱼…”她居然拽了一句文“府里的妈妈们终年劳累,这一,主人家一向是睁一只闭一只的。”

行家一手,就知有没有,只看两个账房这有条有理的解释,就知七娘特地求了大老爷派人回江南搜求的一番功夫,没有白费。

庄账房顿了顿,又“只是,婢们也看了您遣人送来的,六七年前的账目…从银两来说,每年的费有多有少,办亲事、添人,置办嫁妆,孝敬中贵人,这都是难说的开销,不过呢,这五年间匀一匀,每年开销的银两,倒是要比往年的多了近六千两。”

“府上一年的收与支,从内帐里过的,大约扯平,也就是一万五千两现银,四月里一场喜事,从内帐里多支了四千余两,外官中拨给两万余,这一笔账婢们仔细算了算,从账房手里登的大帐,同采买手上的明细对比,约在二百两左右。”

六千两这个数字,她说来平平静静,七娘听得也不动声,其实在外就算是中等人家,也要对这个数字冷气。一年六千两,五年就是三万两,当家十年就是六万两——一般的官宦人家,通有个六万两的家当,也已经算是很富裕了。

果然,她这样一说,屋内的气氛就松快多了。纪账房沉了片刻,拱着取过了七娘手边的账本,翻了几页,和庄账房略一商量,便对七娘解释。

七娘明白她的顾虑,她微笑着摆了摆手。

“这两天看了五年来家下的各账本,得也都有条有理,虽然时有涂改,但的数字并不太大,先那位接账的时候,账面上有七万二千两现银,截到这个月底,账面上的现银是五万三千两,这个数字,倒差得不大,也在情理之中。”庄账房微微一笑“少夫人选这时候结账,可见也是方家。”

“自从知要来少夫人手底下事,受若惊之余,更是战战兢兢,也是习惯使然,在胡同里住的那么一个多月里,日日都有派人上街打听行情,更是亲自走访了几家百年老店,对京城的百货行情,有了些浅的了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