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二三六章东北一家亲(2/2)

价四百文的话,肯定不会赔吧。”魏知县对湖广米价如此便宜,到相当不可思议。

“杀刀而已。”魏知县正:“昔日刘玄德用凤为知县,落下大材小用的笑柄。君乃国士,却用为小吏,我若不向朝廷举荐,岂不是陷主上于不智?”

“你还用给我帽?”魏知县笑骂一声,正:“为师不过是在想,其实民心这东西,有时是很狭隘的…一味为了得民心的官员,其实不一定是好官。”

不过终究是魏知县的好意,王贤自然一脸激不尽。

“真不错。”魏知县笑眯眯:“这样杨员外那帮人,肯定要赔钱吧。”

“现在…”魏知县撇撇嘴,摇:“只是觉吐闷气,但对老百姓的狂表现,好像觉没那么烈了。”

“恭喜大人。”王贤抱拳笑:“终于辱不惊了。”

“呃…”王贤听魏知县这意思,似乎要向朝廷举荐自己。他自然知,大明朝有四条官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举荐。洪武年间还曾经停过十多年科举,改为由官员举荐人才,只是后来因为这法太缺乏标准,洪武皇帝还是恢复了科举取士。不过举荐制度还是留下来了,永乐元年就曾下旨,令京官七品以上,外官县令以上,各举所知人才,务求野无遗贤。

“嗯。”王贤:“即使卖一两一石,这一趟也能净赚万两!”

“其实这个价钱,本来是打算和他们商量着定的,”王贤冷声:“但这帮王八欺人太甚,不给他们看看,就不知王爷有三只!”

“那真要赔大发了。”魏知县幸灾乐祸

“学生敢不应么?”王贤瞪大

说完闲话回到正题,魏知县关切问:“卖一两一石会不会赔?毕竟大老远运来的。”

“赔大发了,”王贤冷笑:“他们的价就是二两六七,又存了这么长时间,抛掉损耗之后,成本得涨到三两一石差不多。”

“这话以后万万不可说。”魏知县对王贤的态度,跟从前大有不同…从前总是居临下的赏识。但现在,他对王贤却已经是敬重的了。说话的气,也变得平等而亲切“我虽然见识不多,但也知你这样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不能让你为国家所用,是本县的失职。”

“可惜举荐为官者终究不是正途,难以步。”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回答,魏知县却又:“不过别担心,皇上并没有下诏求贤。为师一个县令,人微言轻,朝廷不大可能专为你一人下旨征辟。万一真征辟的话,你不应就是了。”

“不会赔的。”王贤解释:“湖光那边米多而贱,我们肯长期购买,他们求之不得,是以价钱给的很低。”顿一下:“荒,都只卖四百文一石。等到荒过去,就会降到三百文一石。”

“学生已经为国所用了。”王贤苦笑

“老师谬赞了。”王贤苦笑:“学生充其量只算个狗军师。”

“那么现在呢?”王贤笑问

“嗯。”魏知县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王贤是在委婉提醒自己,不要矫枉过正,忘了以民为本,便重重:“仲德,你我名为师徒,实则益友,”顿一下,真情实意:“为师何其有幸,能遇到你这个不世的奇人!”

也不知王爷,指的是魏知县,还是他自己。问王贤的话,他肯定说是魏知县,但真正了解他的人知,王贤百分百说得是自己。

听了这话,王贤对魏知县真要刮目相看…原来周臬台看好他,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功劳,也是他本有极优秀的潜质。能在三十岁的年纪,便明白这个理,魏知县就比大明朝九成九的官员要

“大老爷见…”王贤笑着:“其实绝大多数时候,百姓要求的,只是最基本的温饱和安全,为民着想只是官的最低要求罢了。”

王贤心里却不甚在意,因为他已经基本了解大明官场的生态。知魏知县这一,都是清的玩法。自己能中个秀才就烧香了,想中举人士门儿都没有。既然注定不是清中的一员,要这清名有何用

“没什么不敢的。”魏知县:“但凡对科场有信心的,都会逢召不应。一心向学,何罪之有?这样非但不会有麻烦,还能大大提名声。”说着淡淡一笑:“这看起来是无用功,但等你将来当上官,就知名声的用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