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五十三章初理家务(2/3)

至于那两个铺,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半,一个位于归海城,是间小铺下正由冰蓝的哥哥王青舟夫妻俩照看着,另外那半个,则是柳东行与罗明在京城开的一家小店,专卖南北杂货,生意还过得去。这半家铺,掌柜是外聘的,从货到售卖,都由掌柜与罗家人包了,柳东行只季收利钱,没派人去过手,但从账面上看,这间铺给他带来的收,就占了他全年息的八成以上。

事与监工,原是从尚书府一并分过来的,柳东行接手时,并未把人撵走,只是把原来的一名监工提上来事,原本的事则以“不敢讨了二叔二婶得用之人”的名义送回去了,另一的压儿就没动过,说来也巧,正是与王德旺家同一族的。如今这两事,都还算安份,便是有中饱私之举,也不敢得太过。

她笑:“家里几田产的事,原先就得不错,只要等到年底,没见什么差错,就这样继续让他们着,也没什么。铺上的事也不必我手。倒是我陪嫁的铺,有一家还未有人应租,地倒是不错的。我想请舒平替我跑一回

文怡自己的陪嫁里也有一田庄,却是位于平附近,靠近康城一带的上等良田,是去年别房在“还”族田时,替换了来的,约有五百亩地。这产业可说是她的基,轻易不能动,将来还要传给女呢。但因为婚事办得匆忙,祖母卢老夫人一心要补偿孙女,便给了她三千两的压箱银,其余古玩珠宝不算,还有两间从卢家陪嫁过来的店铺,就在京城。只是她们祖孙离京时日太长了,卢家族人又回了原籍,多年来无人照看。

想到这里,她便将丫们遣了去,独自去开了卧房里的箱柜,打开里装有各式契约文书的小屉来看了,果然发现,柳东行另外还有一十顷地的中等田产与两间位于京中较为繁华路段的铺的契约,田地是佃了给别人的,只需每年年底派个人去收租,而铺也租给了别人开店,是长约,一签签了十年,每年一次租钱。而山南镇上的田产与药铺,则另外用信封装了契约分开摆放,想来是因为将来要孝敬给萧老大夫的缘故。

文怡心中猜到了几分。柳东行另外至少还有一田产与一间铺,就是山南镇那里的,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产业,就难说了,但因为家里还有尚书府的人,他一日未能脱离二房的影响,一日都不敢大意,因此从其他产业得来的息,便通通算在那家南北杂货店上,横竖他不店中事务,尚书府便是有心拿,也无下手。

文怡用了小半日功夫,将家中产业盘算清楚,已拿定了主意,又将目光投注到家下人等上来。这事儿倒是不麻烦,她看了几日,早已有了成算,先前又已经跟柳东行提过,因此很快就有了腹案,便让人请了舒从安与舒嬷嬷来。

前些日卢老夫人派人去寻那两家店的掌柜过来问话,才知早年的事有一名卷了银跑了,店也倒闭了,另一人倒还在,还把店传给了儿。卢老夫人有诰命在,又有店铺的屋契,也不多啰嗦,直接派人去了官府,请官上面,又有李太太背书,很顺利地就将店铺拿了回来,算在了文怡的陪嫁里。文怡心想,那家儿还在开店的,生意似乎得不错,让他继续开下去也无碍,只要月给租就行,只是另一家,却还要寻人手。那家店在当年卢老夫人初嫁时,不过是寻常街上的寻常铺,但如今,周围都已是繁华之所了,想必不难卖去。

柳东行手上的产业并不算多,但每年的息加起来,与顾家六房一年中从田产上得来的银钱收几乎相等,另外还有些浮财,也不知他从何得来。文怡细想之后,便把这些田契、房契都重新锁好了,盘算着等家里有了浮财,再去置办几产业,以良田为佳,也不必再故意瞒着二房了。如今柳东行已经分了家,娶了妻,若是二房敢厚着脸前来讨要家财,她便闹回顾家去,请顾家族长与长房的长辈们来教训三姑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