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原来当年文怡之父顾宜诚在赶考途中染病
亡,消息传回顾庄时,她母亲聂氏立时便
了过去。当时,母亲已经有了四五个月的
,诊脉的大夫们都说,八成是个男孩。由于母亲太过伤心,日日哭泣,这胎没保住,
了,母亲伤了
,又万念俱灰,连药也不吃,谁劝也不听,生生熬死了。祖母卢老夫人知
聂家教女讲究“三从四德”又以贞烈为重,心里便存了怨愤,想着若不是媳妇糊涂,不知保重,儿
也不至于绝了嗣,媳妇还丝毫不念女儿孤苦,
要跟了儿
去,丢下她一个老婆
带着小孙女儿在这人世间受罪。
赵嬷嬷也想起来了,笑
:“小
记
真好!就是初四!想来也没两天了,小
若真有心跟他家来往,不如就备一份礼,以小
的名义送过去给舅老爷祝寿吧?”
听了赵嬷嬷讲述当年的事情经过,文怡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心中十分酸楚。原来,她也曾经有过弟弟…
文怡心中忐忑,担心祖母会生气,但心中始终谨记“大事要
”四字,

:“是,孙女儿…为了守孝,三年不曾上门请过安了,实在是失礼,因此…想亲自上门给舅舅赔罪…”又怕祖母多想“孙女儿不会住夜的,当日就回!”
文怡喜
望外地望向祖母,卢老夫人却起
了里间:“赵家的,记得备一份象样的礼,咱们家虽败了,在亲戚间却不能丢脸!”
说来也巧,聂家昌见妹
妹夫没了,也是伤心,又担忧这外甥女儿没人照顾,老太太年纪大了,也不知
还能活几年,担心外甥女儿在族中受人欺凌,便想将文怡接过去抚养,又因为儿
年纪比他表妹略大几岁,想让两个孩
定下亲事,将来外甥女儿终
有靠,自己也能安心。
文怡想了想:“是初四,那年我随母亲回娘家省亲,才过了舅舅生日,第二天本来要回来的,舅母说,再过三天便是乞巧节,叫我母亲过完节再走。”
文怡叹了
气。这件事,不
哪位长辈,她都不能埋怨。祖母和舅舅都是因为心疼她,才会闹起来的,想到去世的母亲,还有那未来得及
世的弟弟,文怡又忍不住默默哭了一场。
卢老夫人听了这话,却更生气了,觉得聂家是要来夺她孙女儿的,她就只剩了这
血脉,怎能让人抢走?!又嫌聂家儿
自幼
弱多病,将来还不知能不能养大,若是定下亲事,将来有个好歹,孙女儿依着顾氏一族的规矩,是要守望门寡的,那岂不是害了孙女一辈
吗?!况且,能教
媳妇那样不顾大
的女儿来,聂家还不知
会把孙女儿教成什么样
呢!


的,连新衣服都舍不得
。文怡琢磨着给家中添些
项,首先考虑的就是置产。嫁妆什么的,可以先放一放。
赵嬷嬷沉
片刻,
:“小
的话也有
理,只是这置产的事,先不要提。虽说后置的产业归各家所有,但因小
没有兄弟帮衬,这私产就有些说不清,还不如将来…”想了想,又觉得文怡年纪太小,嫁妆之类的还不到说的时候,便改
“舅老爷的事,小
算是问对人了。若是问了老夫人,怕是还要挨一场教训。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原是老夫人当年一时伤心,想左了,说的话不中听,舅老爷恼了的缘故。”
文怡

,又摇了
:“不,当年两家闹得这般,祖母又年年拒他家的礼,我得亲自走一趟,不是为了给祖母赔不是,而是请求舅舅,不要怪罪祖母。”她越想越觉得自己有必要这么
。家里没有得力的下人,有些话,在信里说不清楚,她想要让舅舅
自己的助力,就得亲自跑一趟。
卢老夫人听了赵嬷嬷的劝说,面无表情地看了孙女儿一
:“你要亲自过去?”
抹去泪
,文怡哽咽
:“这么说来,舅舅…原是疼我的?”赵嬷嬷叹
:“舅老爷是真疼小
,因老夫人忌惮他,他不好上门来,但每逢年节,也不曾忘了派人送礼,只是老夫人次次都把人赶回去了。”
赵嬷嬷抹了抹泪,想了想,
:“老爷太太的孝期已过了,老夫人虽伤心,瞧她平日的情形,大约已经消了几分气。只要小
孝顺,又不再提那抚养或定亲的话,小
想跟舅家来往,也是正理。老夫人不是不讲
理的人,应该不会拦着的。”忽然又记起了一件事:“再过几日,好象就是舅老爷生日是不是?我记不清是哪一天了,是初三,还是初五?”
待
泪
,文怡才
:“嬷嬷,既然是为了这个缘故,你说…祖母会不会不乐意我跟舅舅亲近?”
卢老夫人沉默了好一会儿,一直没吭声,直到文怡等到心惊胆战,以为事情一定没希望了时,才开
:“既然要去,百多里路,哪里一天就能回的?!叫张家两
陪着,带上两天换洗衣服,住两日再回来吧!”
聂家昌听了这话,也生气了。他妹
殉了夫,这婆婆还要说她坏话,他如何能忍?!于是两人不
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