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言语机锋(2/3)

苏家姑太太收了笑容:“原来是他?从前倒是听我兄弟说过,实在可惜得,听说学问极好,人品也十分难得。”叹一番。

屋内的说话声静了一静,然后便响起了一个老妇人的声音:“快让孩来!”五福回笑着请文怡,文怡迅速整了整衣裳发,面带微笑地跨门去,便有两个丫迎上来引领,转过黄梨鹿鹤遐龄落地大屏风,穿过中堂,转向西边的阁,迎面便是一阵百合清香,放望去,满屋都是绫罗绸缎、珠翠环绕,晃得人刺。文怡多年不见这景象,倒是先怔了一怔,但她是念惯了家人四大皆空的,转瞬反应过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朝着正座的老妇人行礼:“侄孙女儿给伯祖母请安。”便有丫在地上铺了棉垫,显然是要文怡磕了。

于老夫人又对那苏家姑太太:“叫姑太太笑话了,这是我侄孙女儿,六房的九丫。她父亲就是老七宜诚,中过举人的,姑太太可还记得?可惜几年前夫妻双双亡故了,留下这个孩孤零零的,好不可怜。”文怡圈一红,连忙压下心悲伤。

她这里一迟疑,于老夫人便先发话了:“我侄孙女儿来见我,你们拿这些东西什么?叫姑太太看了笑话,快撤了!”丫们飞快地将垫撤了下去。

于老夫人于是又叫文怡给苏家太太见礼,文怡不知对方来历,倒拿不准该怎么称呼了,如意悄悄在背后提醒她:“这是咱们家三姑太太婆家的小姑,是京城苏家的当家主母。”文怡一听就明白了,于老夫人生了两一女,其中女儿嫁给了恒安柳氏一族的嫡长,丈夫有两个妹,一个是东平王正妃,这想必就是另一个了。说是姑太太,其实是拐着弯的姻亲。她忙上前行礼,仍旧称呼为“姑太太”

如意了两气,笑:“哪里,是婢怕六小累着了。”五福看她一,往前赶了几步,示意守在门的媳妇掀开帘,方才灿烂的笑容,:“老太太,六小到了。”

脚步,回过来笑笑:“两位,可是我走得太快了?真对不住。”

于老夫人笑着一脸慈,对文怡摆摆手:“原是丫们糊涂了,哪里是你的错?”又骂边的大丫:“你们是怎么教小丫们的?惯得她们连人都认不得了!”大丫们忙请罪,又走到一边骂小丫们:“九小前几天才来过,你们难不认得?又把那劳什什么?!”

文怡有些意外,便是一族中的长辈,平日见面,也不过是个万福罢了,只有大日或是久别之后上门请安才会磕的,自己几天前方才来过,如今长房摆这个架势,是想什么?

苏家长女英华,与文怡是一般年纪,生得清秀不说,小小年纪,眉间已带了一的书卷气,面上带着淡淡的笑,举手投足都十分从容,以她的年纪来说,有些太过稳重了,但

苏太太连忙扶她起,打量几,赞:“府上的姑娘教养极好,我早就听说了。今日一见,才知名不虚传,不但老夫人的女儿,连孙女儿、侄孙女儿也都知书达礼,倒叫我不好意思呢。”又叫丫去备一份丰厚的表礼,谦虚:“匆忙之间,略简薄了些。”又给她介绍自己的一对儿女。

文怡心里起了提防,又再躬行礼:“是侄孙女儿礼数不周了。”于老夫人侧,坐着一个打扮华贵的妇人,年约三十岁上下,气派不凡。她下手还坐着两个孩,一男一女,都长得白玉娃娃一般,女孩年纪不过十岁上下,男孩则要小一些,显然就是丫们提到的“苏家姑太太”一家了,只是不知是什么来历。在文怡的记忆中,顾氏一族并没有嫁到苏家的女儿。不过无论如何,顾氏一族在外人中是“诗礼传家”的望族,若有一不合礼数的地方,都会叫人笑话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