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二十六章追悔莫及(2/3)

刘祥富似乎早知会有此状况,淡淡的说:“西王一样是天国重臣,他一样的反清,而且苏褔省在西王治下是何等兴旺。况且西王能为了解救素不相识的小刀会义军,宁可发动无数船只南下厦门营救,如此怀和气魄又岂会容不下我等?后二军的三千名兄弟已经打算跟我一去镇江投靠西王,愿意跟我们去的,四更天边走,不愿意的大可回城。”

次日一大早,在陈昌林等几名军帅和旅帅的带领下,剩下的九千多名东府的官兵,排着长长的队伍,开始城了。

在他们里。王就是神的化。然而,万万没有料到,在这神圣的天国里,居然发生了罕见的内讧,王与王之间互相残杀,竟株连到

陈昌林说完,不少军帅和师帅也附和他的话语,其实陈昌林说得不错,当真不奉诏旨的话,天京只消断了粮草,然后调集兵围剿,也是死路一条。

众人都是一惊。抬望去,却是营内掌后二军的军帅刘祥富,此人也是东殿将官,只不过平素为人低调行事,并不为人重用,今晚商议大事,陈昌林也派人知会他了,却不知他跑到哪里去,现在才现,而且一现便是语惊人。

刘祥富:“不错,实不相瞒,其实兄弟乃是西殿的人,如今天王被北王挟持,命而为,无罪而诛东王,还且株连甚广,各位兄弟岂可以饲虎,坐以待毙?不如一起前往镇江,估摸着西殿大军也快赶过来了,沿途关卡尽可不必理会。”

陈昌林余怒未消,便宣布明早奉召旨回京,草草的散了会。会后,张大受等几名师帅、旅帅找到刘祥富,表示他们愿意跟随刘祥富前往投靠西王。当下刘祥富、张大受等东殿兵一共六千余人,在四更天时分便悄然离开了军营,往镇江而去。

“我不愿意城,谁也不知城里到底是个啥情况,我可不愿再去了。”一名旅帅大声说,此人名唤张大受,事变那天好不容易逃城来,他见识过那无情的屠戮,因此不愿意回去。

陈昌林心也是大动,其实早先东殿和西殿可以算是亲密无间,当年金田起兵之事,东西两王就并肩作战。到了天京之后,东殿和西殿兵还曾今一起打过南昌。其实在东殿下级将官兵士之间。还是极为钦佩那位战无不胜的西王,投西王或许当真是一条可选之路啊。

就在这时,帐外一人转,朗声说:“要是西王已经准备京勤王了呢?”

此言一,帐内又安静了下来,此时这些血汉都最看不起叛徒和内,听了陈昌林的话便忍不住对刘祥富不屑起来。

陈昌林长叹一声:“我也想兵不动啊,但有天王诏旨在此,而且我等军中所需都乃城中供应,本来营内就只余五日粮,如今加上各门逃来的兄弟。看就只够吃三天的。假若我等不奉诏旨,天王一怒宣布我等为叛军,那便是死路一条啊。”

北王发难的时候被屠戮殆尽,现在陈昌林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天京东殿之内最大的将官,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

当下众人争执不休起来,都在议论路在哪里。忽然有人忍不住说了句:“还不如去镇江投西王呢。”此话一,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陈昌林有些不悦的说:“刘兄弟,你说什么?西王起兵勤王?”

这阵儿,闷的天气已经过去,天沉沉的,云越积越厚。城的队伍默默地走着,每个人都想着心事。他们当中,有广西起义的老弟兄,有永安建国时加太平军的,也有一分是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各地来的。虽然他们参加太平军的时间不一样,但是,他们对太平大国都充满厚的情,过惯了“天下皆兄弟姊妹”的平等生活。虽然战斗很频繁,天国的制度很束缚人,然而,他们对前途却充满了乐观和希望。他们把这一切都归功于万能的上帝,归功于天王、东王和各王。

刘祥富冷笑着:“一群不识大势之人,死有余辜,兄弟我言尽于此,是走是留自己拿主意吧。”说罢转便走了。

众人闻言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陈昌林很是不满刘祥富抢了自己的风,冷冷的说:“你说你是西殿的人?”见刘祥富,陈昌林冷哼一声:“原来你是西殿的卧底探,难怪我们广德之战会败了。”

他一开,几名跟随他逃来的旅帅也纷纷附和,而城外的几名师帅也表示应该暂时兵不动,等待局势明朗再打算。

陈昌林大怒,便要来斩杀刘祥富,但却被营内将官拦住,纷纷劝,如今已经是大之局,难东殿自己内还要再起杀戮么?

但随即陈昌林想起今岁和西殿恶,兵对峙之事,便摇摇:“不可,若我等投了西王,在天国就要背负一辈叛军之名。而且西王凭什么收留我们?你们忘了几个月前的广德之战了么?”此话一,帐内又是鸦雀无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