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四十七章无慢檄文(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百四十七章 无慢檄文

荣禄和李重进了曾府之后早有府中guan家前来引领,因荣禄和曾府关系特殊,也不用在客厅候见,那guan家得了曾国藩言语径直引了两人前往曾国藩的书斋。

到了曾国藩大文士chushen,在衡yang的府居之内也修有书斋,书斋名号“无慢”, “无慢”原是曾国藩zuo京官时曾用过的书斋名。“无慢”一词,典自《论语?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一语。子张问孔子怎么zuo才适合从政,孔子说要“尊五mei,屏四恶”,而“泰而不骄”就是“五mei”之一。何谓“泰而不骄”呢?君子待人,无论对方人数多寡、势力大小,都恭恭敬敬不敢怠慢,这样便是。居官jiao接上下左右的人如此,居乡对亲戚邻里也得如此。所以,京城的“无慢”书斋门联有曾国藩手书的对句“万卷藏书宜子弟,一尊满意说桑麻”下联化用唐人孟浩然诗句“把酒话桑麻”,表达的就是要与田家父老亲朋rong洽无间,不在他们面前摆架子的“无慢”之意。

而如今衡yang的无慢书斋门口的对联换成了“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上联自诫。世事纷繁,一忙就容易chu错,务必戒躁。一个“多”字下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mao病。下联自勉。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历尽磨难才有可能成为完mei之人。一个“半”字也用得很妙,因为要zuo完mei的人仅靠吃苦耐劳显然还是不够的。这副对子更加暗合“无慢”二字,显示曾国藩chu1事zuo人的修为较之他在京城时更为jing1进了。

踏入书斋之内,只见曾国藩正在书案前品茶,一旁曾国荃正拿着一份文卷观看,见荣禄和李重进来。曾国藩捻着胡须笑dao:“仲华来得正好,且看看老夫这篇讨粤檄文如何?”

荣禄微微一怔,只见曾国荃将那书卷递了过来,展开看去却是自己在后世曾今看到过的《讨粤檄文》,又看了一遍后,荣禄dao:“荣禄乃是晚辈,还是让九爷先品评吧。”

曾国藩三角yan微微一动,笑dao:“不妨事,老九适才已经说过了。”

荣禄嗯了一声dao:“那晚辈就斗胆品评几句了。”自从荣禄和曾纪静定下亲事以来,荣禄私下里便以晚辈自居。如今书斋内几人都没穿官服,便都以家礼代之。

“曾帅这篇讨粤檄文虽然切中长mao逆贼ruan肋,以长mao引洋教、毁我中华文zhong为纲要,确实能聚拢天下读书人之心,但对长mao贼目无君父。犯上作luan却斥责不够,此檄文若是让朝中别有用心之人看到。只怕会诟病曾帅忠君报国之心不够。”荣禄缓缓的说dao。将后世他知dao的世人对曾国藩这篇讨粤檄文的不足之chu1说了chu来,这篇讨粤檄文在荣禄的印象中的确是站在中华传统文化捍卫者的角度去讨伐太平天国的,但世人都说此文过于偏重卫dao而忽略了洪杨造反的事实,对忠君报国的号召不够。

曾国藩yan神中闪过微微的失望之se,曾国荃却抚掌笑dao:“兄长,你看连仲华也这么说。不是兄弟我yan光不够了吧。”

荣禄微微一愕,看来曾国荃的看法和自己一样,既然曾国荃能看chu这篇檄文的问题,那为何曾国藩还要执意如此写呢?难dao这檄文忠君报国写得不多不是曾国藩的失误。而是有意为之?当下荣禄再展卷细看,看了一会儿之后,才恍然大悟dao:“原来曾帅是这般思虑的啊。”

听闻荣禄有了新的见解,曾国藩微微一喜dao:“仲华可说来听听。”

荣禄dao:“曾帅这檄文名为讨粤檄文,乃是有孤立之意,洪杨起于广西一隅,如今已然打到了江南,应从者甚重,曾帅讨粤二字乃是点醒众生不可盲目应从。同时只言讨粤,大有宽赦其他诸省从贼人等之意,便是离间之效。而文中只说洪杨兴洋教毁我中华文zhong,却是一下击中了长maoruan肋,勾起天下读书人卫dao之心,更将洪杨逆贼愚骗百姓之术揭lou,可谓是一针见血。再者洪杨曾有luan文奉天讨胡檄,此luan文大谈夷狄之辩,的确用心险恶,但曾帅在讨粤檄文中却偏偏淡化忠君报国之说,便是避过此节,只以中西文zhong之辩来回击洪杨,的确很是高明。”

曾国藩听了之后微微颔首笑dao:“不错,仲华之言shen得我心,况且此檄文乃是我湘勇chu师昭告天下之用,长mao如今盘踞长沙等地,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