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按八卦图形排列。院内曲折逶迤,和迷宫一般,不懂易经的人进去,绝对是有进无出。大门口竖立着一块青石,是皇帝钦赐的。凡来桂在堂的文官武将,见此石碑,都得落轿下马,叩首而拜。
周诒端,知书达理,性情贤淑,容貌端庄。但她当时芳龄已有二十,与左宗棠同年,在当时也算是大龄之女了。只因她自视甚高,不肯随便嫁人,所以耽搁了出阁之期。周母没办法,只好开门招婿,为她挑选佳婿。周母也是书香门第出身,想出的法子就是比诗招亲。
当时左宗棠刚考完乡试,便在一帮好友的撺掇下去参加招婿了。左宗棠诗词才情当然没话说,一路过关到了最后,周母见他相貌堂堂,便招为女婿了。
但任何一个贫穷的倒插门女婿,在女家入赘向来都是遭白眼的,恐怕都有他内心的那股酸楚,对于心高气傲的左宗棠而言,没有财力把妻子娶回家里,而要寄居在岳母家,对于自己的人生,更是别有一番感慨。好在妻子温婉贤惠,时常宽慰他,让他发奋读书参加科举,只望有朝一日高中,才能扬眉吐气。
可惜事与愿违,左宗棠三次赴考都未能高中,周家人原以为大女婿一定能够高中,没想到左宗棠似乎没有当官的运气,加上他又是个穷小子,于是不免对他冷眼相看,闲言碎语更多了起来。有一首湘潭民谣,分明是对左宗棠的挖苦,民谣唱道:湘阴左宗棠,来到贵子堂,吃掉五担粮,睡断一张床。
科举落地,左宗棠时分消沉,还要受周家人的冷眼,他因此而感到“耻不能自食”,在左宗棠人生低谷的时候,周诒端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荣辱,始终如一地站在丈夫这一边。为了照顾左宗棠的面子,她劝丈夫另立门户,外出谋事,自己在家带孩子。左宗棠向孀居的岳母借了一所房子,是一个独进独出的院落,算是自立了门户,那地方在湘潭的辰山,叫作西楼,更做起了教书先生谋持生计。
左宗棠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连续两次参加会试落榜,就更把心思用在实用的学问上。有一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西楼上,专心致志地读书写字,研究地理。后来他教书攒下些银钱,才回湘阴老家置办了田院家产。
周诒端为了丈夫的学业,甘愿充当他的助手。自从她嫁给左宗棠这个寒士,从不以富家千金自居,也不认为辱没了自己。她始终保持着幽娴贞静的态度。其实她本人不仅会写抒情诗,还熟读历史,写过几十篇咏史诗,评论古代人物,从秦始皇批评到明代的张居正,足见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