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惟恐出现了什么砒漏。
皇帝的信心立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战争必然在下个月爆发”的话都听到,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各自按照各自部门早已经拟订好的计划行事就成了!…
此时的欧洲的权力者们并不象北京那个神秘的办公室里的人们那样,能够非常清醒地看到事实真相,能够把握局势发展的脉搏,甚至能够猜测到结局。各国皇室、政府、外交人员们在忙碌着,还在试图用政治的、和平的手法来调解战争危机。尽管,几乎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中,都有一种想开战解决一切矛盾的冲动,但是理智在告诉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战争的魔盒一打开,谁也不知道世界将要在战争中走向何方?他们,同样存在一种更严重的患得患失心理,同样需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地避免战争。可是,潮流所向,狼潮汹涌,战争已经蓄势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了,战争的洪水巨狼只需要一个小小豁口就可以摧垮最理智的人的理智!从而席卷欧洲甚至席卷全世界!
欧洲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对立和长期的亚战争——军备竞赛,在金融危机、巴尔干危机的挑逗下,让人们在不情愿战争、不想扩大战争的心态下走向战争…
1914年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向维也纳和柏林建议,提出由英、德、法、意四国来调停奥塞不和。拍林很干脆地、没有给爵士任何颜面地拒绝了。德国人用奥塞争端是该两国的事务为由把英国外交大臣的提议直接扔进了废纸萎。
7月27日,格雷再次向拍林提出调停建议。这个时候的德国皇帝也许想到战争会扩大,会造成英德之间的残酷较量,因此让他的政府总理贝特曼霍尔韦格与盟友商量。奥匈帝国没有马上答复。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29日,奥匈帝国外交大臣才答复德国总理说:“我为没有考虑格雷爵士的建议而遗憾,因为事态的发展已经压迫奥地利必须走向战争。”这个马后炮显然是不起作用的,对盟国的一个所谓的交代,但是,外交大臣莱奥博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和康拉德将军实质上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个建议的打算。在德国皇帝和政府总理的保证下,他们已经把渴望了很久的战争视为必须。真正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位奥地利人在四日,在对塞尔维亚宣战后的第二天,仍然天真的认为俄国会在德国的钳制下无所作为。为了让他们老迈的皇帝在宣战书上签字,两人甚至编造了谎言说“塞尔维亚军队已经开始向奥匈军队进攻。”
两个野心勃勃而无知的人就这样利用谋杀事件把整个欧洲甚至整个地球推进了战争的旋祸。
就在奥地利人答复他们的盟友的同时,俄国宣布总动员。这样,一切力图使奥塞争端局部化的努力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