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四章土耳其的危局(3/3)

意大利军队撤出土属北非,土耳其宣布在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实行地方自治,撤出全部土耳其军队。双方同意由波斯志愿军暂时维持地方的治安以便地方自治政府组建和控制局势。土耳其割让多德卡尼斯群岛给意大利(实际上该群岛在战争初期就被意大利占领),意大利则相应的承认土耳其在土耳其在商业、海关等方面享有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的活动权。

《洛桑条约》签定后,土耳其又开始频繁地与德奥接触,首先与奥匈帝国就巴尔干两国的利益问题作了界定,向加入中欧同盟迈进了一大步,也把欧洲向全面的大战推进了一大步。

这样一来,巴尔干战争彻底的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军事集团的角力,不再是单纯的巴尔干各民族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了。

历史还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土耳其军队表现出了相对强势的作战能力,在战争初期略微受挫后立即从土俄边境抽调了最精锐的禁卫军部队(中国方面于1907年训练、装备的)赶到巴尔干战场,迅速地扭转了战争的态势。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土耳其禁卫军部队的打击下,由协约国武装、训练起来的巴尔干同盟军被迫转入守势。

北京,总参谋部作战部。

“总司令,战争局势很快就会再次逆转。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分析得知,土耳其如果陷入长期作战,那国内矛盾很快就会激化。战场上的优势会被国内政治、经济的问题抹杀的一干二净。这个大帝国,已经处于在崩溃的边缘了。”蔡锷上将有点惋惜地指着巴尔干半岛上的战线态势图说着。从这点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凝聚力有多么重要!土耳其明明有军事上的优势却无法再坚持战争到彻底击败同盟军。“政治稳定民心凝聚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总司令经常对国防军高级将领们说的话,在这个时候,无疑是得到了最完全的印证。

“这场战争已经没有关注的必要了,土耳其人很快就会无奈地谋求和谈。他的虚弱不是军事而是经济能力和政治体制,还加上矛盾不断的民族政策。说说看,驻利比亚(即土属北非)的部队如何编成?”龙剑铭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自然是不再去关注巴尔干的问题,他知道,协约国肯定会大力支持处于军事劣势的同盟军继续苦战坚持,把土耳其拖垮,不得不在占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谋求屈辱的和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