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四十七章大军驻上党(2/3)

又等了几日,韩王的密信到了冯亭的手上,那冯亭看了密信,一声长叹,当场把自己的谋划写成密书,派回禀韩桓惠王。在冯亭这位明白人看来,韩国不得不答应赵国驻防上党之义举,若是拒绝了赵国,怕是即使日后秦国来灭韩,列国诸侯也不会再来相助了。

平原君有此一问,原是平常。要知在这战国之世,所谓的盟约,甚至所谓的血盟,并无一成不变之理。列国的诸侯皆是务实之辈,是否结盟,是否真心相助,那要看的是国之利害。在要害之时,所谓的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善”赵王丹稍稍放下心来,接着对赵括言“当此非常之时,赵魏血盟还是要稳当些好,此时就由大将军赵括一手安排了”

等闲之辈,一听赵国了如此决策,心底暗暗震惊,赵国拒不接受上党而仅仅是派兵驻防,这是有人呀莫非这是平原君赵胜的主意。

“嗯大将军所言甚是”平原君赵胜,对赵括之建言表示同意,接着平原君又言“赵、魏血盟早已结成,不知是否会生变故来?”

这下,上党郡守冯亭不得不重新审视赵括了,原来的妄自推断和偏见,全都一扫而空。因了对赵括的仰慕,再加上遂过人的才,这冯亭也未敢虚与委蛇,直言定会尽力维持上党的秩序,静待韩王的命令。

听赵王丹如此发问,大将军赵括前顿时浮现一个貌岸然、其实内心猥琐至极的影,赵括略略一想,拱手向赵王丹回:“我王勿忧,赵括断言,我赵魏血盟稳固的很,呵呵——此事便落在那魏国丞相须贾的上。”

赵王丹之所以有此一问,乃是因为当年赵魏血盟,乃大将军赵括一手促成。魏国这个盟友乃是赵括用非常手段,生生从秦国的怀抱里拉过来的。赵魏之间的盟约是否稳固,无疑这大将军赵括最有发言权。

平原君赵胜本来心底稍有不快,但是见赵括如此开诚布公的说法,他要是再不表个态,

探过遂的风后,这郡守冯亭就知自己是误会了,原来在赵国朝堂上献上此策略的乃是那十七岁的少年大将军赵括。这位如此的特使遂,竟然也只是那少年的一个幕僚而已。

大将军赵括望着平原君沉思的模样,忙向着平原君赵胜略略拱手,笑言:“此等事务,本属平原君之职权,赵括此为算是越俎代庖了,呵呵——”

大将军赵括却是淡淡地一笑,向赵王丹拱手言:“我王,要之事,乃先行回复韩王,阐明我大赵为了天下之大义,愿为韩国驻守上党,但应明言,为了上党之安危,上党郡的一切防务当以我大赵之军为主。”

这些日,大将军赵括一直忙着和上将军廉颇、国尉许历协同调动十万大军的事宜,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但是一听到赵王丹的召唤,赵括忙放下手的事务,急匆匆赶到了这赵王王。这甫一张,赵括就了一个要害所在。

听到平原君赵胜如此说法,那少年赵王丹面上浮现了一丝忧,他看了看大将军赵括,试探着问:“魏国那,不知大将军作何想法?”

赵王丹收到韩国特使呈上的结盟国书后,便召来平原君赵胜、大将军赵括这两个最为信赖的大臣商议。那平原君看过国书后,面地对赵王丹言:“老臣恭贺我王,我三晋老盟重启在望,如此一来,合韩、赵、魏三国之力,抗秦大事可为。”

韩桓惠王得到了冯亭的答复后,当即利索地同意了赵军驻守上党的要求,同时派了一路特使直往赵国邯郸,言辞恳切地请求赵、韩两国重新结盟。

“须贾?这魏国真是小人当政乎?”就在赵括拱手应诺的时候,那平原君赵胜眯沉思着,他想起了那被魏王闲置的夫、战国四大公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此刻郁郁寡的模样,心下不禁恻然。

两路特使、双齐下,赵括谋划的这次义当先、不贪他国之地的大战,终于迅速地收到了奇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