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锦衣卫上门(2/3)

冒襄得了郭之奇吩咐后,还未下值就去了都察院。

许是过于‘激’动,万斯同在老师面前一次说话的音量很大,他愤然:“恩师,顾炎武公揭暗藏祸心,此人虽为大儒,但今却是我儒生最大之祸害!学生以为,这件事我们绝不能再逃避,因为逃避反遭‘’迫,迎击应刃才能解决!”

的事情只有一个,便是督查大明上至内阁下至地方府县的所有官吏。理,这科官权力如此之大,其本的品级自然也应该,否则何以震摄那些中央大员地方督抚。事实却是,整个大明朝的所有科官的品级都很低,各科的都给事中也好,监察院的监察御史也好,大都不过六七品,偶有几个五品的就了不得了。

当然,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们那是特例,他们的品级可得很,三品有,二品也有,有的更可以下放地方,任一省督抚之职。除了这左右都御史外,科官员绝大

大明制,吏、、礼、兵、刑、工六的都给事中、给事中们统称科员,而都察院和那两京十三的监察御史们就是,合起来便是科

大明不倒,总有机会反攻倒算。大明要没了,他们可就什么机会也没了。

这世上又有多少人真甘心个每日只来卯,月领取俸禄的闲官?

黄宗羲看了后,原先还有些迟疑的态度立时变得定起来。他当即让万斯同面联络在京大小官员,另一方面却让人去收买顾炎武边的人,试图先从这些人上打开缺。只要顾炎武边人反来攻击顾炎武,那么顾的名声定会臭掉,至少,也要被人怀疑。这样一来,舆论就会向着不利顾炎武的一面发展,其所‘来的留都议国公揭和所谓的国事大讨论就会失去公信力。

此时的都察院中,一众御史俨然已将顾炎武当成了祸害。不止他们视顾炎武为祸害,整座南京城中除了那些投齐王府的士外,其余人等也是无一例外将顾炎武的公揭视作无君无父的大逆不言论。这些官绅八成都是江浙,而周士相在江浙推行的清欠及发起的三案,以及正在行的镇反运动,无一不及这些官绅的利益。他们虽然无权无势,空有官名,但人数却是众多,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冒襄过来时,黄宗羲的公房中,其学生万斯同正和几个年轻的科官述说着他们对于顾炎武公揭的不满。

顾炎武毕竟刚到南都,其在南都没有什么故旧‘门’生,影响力不及黄宗羲等,丁之相等周党因为不知周士相是否真就篡位,所以也不敢再造次,便让顾炎武避居城外首山,闭‘门’不,等待周士相的安排。表面上看来,以黄宗羲为首的南都官绅取得了胜利

鳌也难望其项。如今南都之中,也就首辅郭之奇和兵尚书张煌言能和其相提,余者,皆不如。

冒襄在众人气愤之时内,将首辅的条递给了黄宗羲。

黄宗羲用的人主要是科言官们,他们上下其手,四活动,同时起草无数讨顾檄文,召集在京名士行公开声讨。南京国监的太学生们闻讯也赶来响应,加上商贾市民杂与其中,一时号震天,气吞虹霓。

“大明尚在,皇上尚在,金陵又是重地,岂容那顾贼狠毒狠妄!”

众御史均是咬牙切齿,对顾炎武恨之骨。这当中,有纯粹是为理念,也有则是为前途家考虑的。顾炎武搅起了风‘’,皇帝一旦真被虚了,将来周士相肯定会取而代之,这意味着他们这些无权无势,不肯谄媚周党的官员从此彻底没有了晋升之途,也从此再也不可能为家族谋取从前的特权。

万斯同的话得到了那些年轻科官的赞同和附和,一个叫张‘玉’书的御史:“总宪,我等皆是科举取士而来,自古以来,这八科举便是我读书人仕唯一途径,尔今齐王却于科举改制,增了许多八以外内容,这本已违背祖制,只因八尚在,故读书人方能忍耐。可如今,那顾炎武竟然说要彻底罢除八,全改各科,朝廷真要实施了这些,岂不是断了读书人,绝了读书人仕之途!”(作者注:左都御史有总宪一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