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七十八章先平朝鲜可否(2/2)

傲骨铁心说

“大帅,军对于北方海路尚未探明,冒然北上的话恐有不测。”

周士相不会愚蠢的认为只要自己将兵往辽东一投,满清就吓得真不敢关了。因为现在满清上悬着的利剑可不是他周士相这一柄,还有吴三桂那柄。

“朝鲜?”

董常清和徐应元双双愣在那里,脑一时未能接受周士相这突然的想法。

周士相不担心海路问题,郑家能纵横日本至南洋这段海面几十年,可见其族之内早就培养了许多于海战,通于海事的人才,有这些人为前锋探路,主力跟,周士相不相信会到不了辽东。仅是对于地图和海域的了解,周士相自己都能半个向导。而且他不信郑家在满清未关之前没有布下北方的海,没有和北方的达官贵人生意。商即是战,海上能走运货的船,自然也能走运兵的船。

“拿地图来!”

北上,不是去扫满州人的老窝,而是要彻底占领的。辽东几乎没有汉人,这意味着太平军不可能在辽东得到当地汉人的钱粮支持,甚至太平军在辽东要的很有可能和苏纳当日在湘西的一样——“杀光,烧光,抢光”

徐应元想的多一些,辽东离金厦数千里远,郑家师并不曾在北方活动过,没有那里的海图,这大军走海路实在是太危险了。至于北上是否会遭遇清朝师拦截,这个徐应元却是不考虑的。军情司的情报显示满清在北方倒是还有两支师,一支在登莱,一支在天津,不过无论是规模和士兵素质都是无法和太平军的师相提并论的,甚至都不及广东师。可以预见,庞大的太平军船队真现在那两支清军前,他们唯一能的就是逃的越远越好,又或是如当初的逢知一样,观望中立,暗中纳款投诚。

征辽东,赢了固然能够继续“吓唬”住郑袭和郑经,但要输了的话,周士相的威信就会扫地,二郑是不是还能被他“拿”,恐怕就是未知数了。

在废墟之地维持一防线,筑起一清军望而兴叹的防线,光从海路运粮,显然是异想天开。真那样的话,不必清军自己动手,太平军自己也会被拖垮。所谓的宁锦防线将和当年一样,成为周士相的噩梦,成为江南财政投的无底

“军情急,不能因为海路没有探明,就畏缩不。郑家那么多人,若是探不一条路来,他郑家还称什么闽海王?”

不解决大军粮草来源,北上作战本不可能实施。

周士相轻瞄淡写一句话,什么也没说,徐应元和董常清却都了然于心,这次大帅征,肯定是要将郑袭和郑经一起带着的。这样也好,不郑经和郑袭是否心甘情愿,让他们北上打鞑,二人肯定拒绝不了。只要将这两位带走,金厦这边自是安虞无事。

一直在说如何北上攻取辽东,大帅怎么就又改变主意要打朝鲜了?

对方可能会急着关,自家军队却无粮草守,这仗怎么打?

周士相有些烦燥起,董常清忙将地图展开悬于大帐之上。

谢书友书友160710154958181的一百元打赏!

“此番北上,以师为主,本帅是要依重郑家人的。”

“朝鲜怎么也是一国,应当有粮吧,我跟他们借应该没有问题吧?”周士相自言自语

这件事,他也是有些忧虑。郑经虽然被削了爵位,但其毕竟是郑森之,金厦郑军原追随他的那分人中肯定有忠于郑经的死。而郑袭这边更是新任闽亲王,手上有两万多陆师,自己曾提过让郑袭上书朝廷自请去南都,但郑袭却是将此事糊过去。因为渡海作战在即,周士相也不想现在就将郑袭和郑经撵到南都去,那样不利对二人下兵的整合。但若是他亲征辽东,没了他这只大老虎在,难保郑袭和郑经心中没有异样想法。

目光不断的辽东周边移来移去后,周士相突然怔了一下,视线落在了朝鲜。他犹豫了一下,不置可否的问徐应元:“你们说,本帅能否先平了朝鲜?”

对于郑家陆兵的整合,周士相依旧乾坤独断,最好的整合就是战争,一场大战下来,所有人都会适应自己的角。有功就赏,有过就罚,赏罚分明,军心士气自然涨。至于海问题,是要重视,但却不是主,也有解决的办法。唯今最大的麻烦就是粮,没有粮,拿什么去辽东,又怎么扫辽东,封堵宁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