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百六十二章一家一家的抄(2/2)

南京城内这帮失节勋臣家里都富得很,每家都蓄有家丁护院,从前清军没来时,平日内没事就喜带着去逞逞威风。后来清军来了,便收敛了些,可私底下家丁却是没解散,仍养在那。这么多年下来,家生都是一大堆,算得上是家大业大。清廷要不是顾忌面,只怕早就对这帮降臣动手了。

然而家丁蓄得再多,亲军上门,这帮勋臣又哪个真的敢相抗。他们真有这胆量,当年就不会城迎大清兵了。在周保国的指挥下,亲军一家一,逐院逐屋的清查,各家府邸不断响着“通虏”的喝喊声。(未完待续。。)

当年崇祯皇帝派赵之龙离京前往南京任守备勋臣时,特意赐座赐茶,更叫东和二王并侍,当着三个儿面对赵之龙说:“留都本重地,朕已简用二人,一为司礼太监韩赞周,此人忠诚勤慎,足当守备之任;一为兵尚书史可法,朕未识面,然人争言其材,朕亦得之。今得卿而三,朕无忧矣。然赞周扫除长耳,可法起家孤寒。若卿与国休戚,较二臣更异,知必尽心,副朕委任也。”

车夫不敢怠慢,忙弯腰将赵承馥驼上了背,一步一颠的跟着人群跑去。赵承馥形甚胖,车夫背了没多久就觉得吃不消了,想停又不敢停,撑着往前跑,可是速度却明显慢了下来,赵承馥看得是心急不已,见后面亲军校尉就要冲过来,急得两个脚踢起来,好像下的车夫是匹一样,一踢就能飞跑起来。

只可惜崇祯皇帝还是识错了人,史可法和韩赞周都竭忠死事,与国休戚的守备勋臣赵之龙却在弘光逃后,立即派兵驱散拥立伪太的百姓,大张告示宣布向清军献城。因为赵之龙掌握了南京城内的兵权,魏国公徐久爵等勋臣及钱谦益等官员只能随之一起降清。

此人也是胖得厉害。说起来,当年弘光帝逃之后,南京城的真正主事人并非魏国公徐久爵,而是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派往南京任勋臣的赵之龙。

。。。。。。。。。。

“哎!”

可惜车夫是人,不是,赵承馥再怎么踢他,车夫也跑不动了,角余光都能看到冲上来的亲军了。赵承馥睛一闭,准备忍受被他们撞倒在地的痛苦。谁知亲军的人本不理会他,从他边风一般冲了过去。

赵承馥一拍自己脑袋:“快,快,快回府,可不能让他们府,老爷桌的银票还没收起来呢!”都这节骨了,他还惦记着钱呢。

“抄,一家一家的抄!”

定武帝起复这帮降清勋臣,其实理也说得过去。当年不是隆武帝,还是永帝,都曾起复过一帮曾失节的勋臣和官员,这也算是有前例,毕竟这帮勋臣都是开国和靖难功臣的后裔,两百多年下来,一个个都成了生惯养,只知托庇祖宗余荫的贵族弟,指望不了他们什么。国难当,他们手中无兵无权,为保命,也无可厚非。然而定武帝连赵承馥的忻城伯都给起复了,未免就有些失着,招人诟病。毕竟,其父赵之龙当年可不是无权无势的勋贵,而是手握南京大权的守备勋臣。其决策降清,致使南京失陷,后果极大。

亲军追着人群就涌了三山街。大街上要不就是在前面跑的官员和勋贵们,要不是就是在后面追赶的亲军,不知情的见了还以为京中有人造反了呢!

赵承馥一虚汗,以为亲军不会抓他,可再一看,那帮亲军竟是如放闸的洪般涌了三山街。

自成祖迁都北京以后,这南京城真正掌握实权的只有三人,一为南京兵尚书,一为守备南京勋臣,一为镇守南京太监,其他六官员和勋贵不过是虚有其名。魏国公徐久爵虽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代,可只在各典礼上排班居首,而矣,本无法决策任何大事。至于江南士绅领袖,官居礼尚书的钱谦益,也不过是朝堂上的泥偶,让人看看的。

“好险!”

赵承馥也是应人之邀准备到秦淮河听曲的,哪想遇到这倒霉事。他人太胖,跑了几十步就有些气,好在车夫一直跟在后,顾不上自己伯爷的形象,一把拉过他急:“快,快,快背老爷回府!”

“坏了!”

在上官的命令下,亲军们将三山街两一抄,然后便是挨家破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