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2章权衡利弊(2/2)

这显然是内侍省省监朱辉光主动向他示好了。朱辉光本质上说是张皇后的人,他与东也站在不同的阵营中,皇太李豫的更上层楼,也同样不符合朱氏的利益。

至于李豫带兵驻范的风险,孔晟还是不能说。说了没人会信,还会引起皇帝的猜忌和满朝文武大臣的猜疑,如果再被人扣上一与叛贼有染的帽,那就是黄河都洗不清了。

所以,孔晟综合考虑,权衡利弊,觉得还是保持沉默为好。至于李豫的问题,他本来就是本来的后世皇帝,如果天命注定他还是会继承皇位,那就如此吧,反正对于孔晟来说,那也是好几年之后的事了,还有时间再从容计较。

他有心给皇帝上书,陈明利害,建议皇帝更改决策。但史思明归顺的消息不可能今日才到京,让李豫取李系而代之,也绝对不是皇帝现在才的决策,皇帝之所以等孔晟京后才公然宣布,同时不再隐瞒史思明归顺的军报,这说明皇帝是明知孔晟会站来反对,故意为之。

孔晟沉默了下去,神越来越淡漠。

南勇转离去,孔晟望着南勇离去的背影,嘴角慢慢浮起一丝无奈的苦笑来。

“至于朝廷和陛下的决策,我们不宜涉。我们目前主要的使命是使回纥,护卫公主前往漠北,其他的一概可以置之不理。”孔晟说完,就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南勇可以退下了。

孔晟轻叹了一气,其实也不能怨皇帝,换谁可能都会同样的决策。毕竟,赵王李系的军事才能略有欠缺,即便是有郭仪李光弼这些当世名将的辅佐,其人在洛,还是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只能说保持住了唐军占据主动的现状,没有更一步的建树。

皇帝不想让他,如果孔晟还不识趣,还要在这件事上说三四,肯定会引起皇帝的烈反弹。

皇帝同时也会想,孔晟才京不久,他是如何及时得到消息的——一个远离京城使回纥的大臣,竟然还对长安城的动向了若指掌,这会让皇帝对孔晟产生极大的猜忌。

毫无疑问了。

南勇嘴角一,却还是毕恭毕敬地躬下去:“末将遵命!”

所以,孔晟从本上来说,只是与皇帝站在了同一立场上。

南勇仔细观察着孔晟的神变化。他见孔晟如此吃惊,还以为是孔晟为赵王的兵权被夺到不安,因为孔晟与赵王的关系密朝野皆知。在很多人看来,孔晟是站在赵王这一边的——或许只有孔晟自己才明白,从始至终,他就没想过要参与皇之间的夺嫡,只是被动被卷了去,与冷漠寡情的李豫相比,他更愿意与重情重义的赵王走在一起。

此其二。

他知孔晟在思考问题,在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任何考虑不周和置不当,都容易引发后续负面效应,由不得孔晟不慎重。

“南勇,消息从何而来?靠得住吗?”孔晟轻轻问

此其一。

南勇不敢吭声,老老实实站在一旁,等候孔晟的决策。

良久,孔晟才缓缓抬来望着南勇,声音平静:“南勇,重重赏赐朱省监的来使,让他回去回报朱省监,就说孔某承他的情了,就说我们来日方长,容后再报!”

另一方面,大抵在军中,对于赵王庸庸无能的风评也不在少数,这似乎也会影响皇帝的判断。

大概也只能是如此了。

豫率主力盲目驻范,一个搞不好就要堕史思明的谋陷阱之中。

孔晟缓缓,果然在他的意料之中。

南勇轻轻:“来自内侍省,朱省监亲自派人快加鞭送来消息,要求末将当面向大将军禀报。”

孔晟与李豫的对立,一半是情势使然,一半是于自考虑。但对于孔晟来说,赵王或者李豫都不是他最好的选择,保持目前的现状、让李亨继续君临天下,才符合他的政治利益。

但即便是如此,要让孔晟为赵王夺位充当前卒,也是万万不能的。朋友是朋友的,但不代表孔晟会无条件支持赵王去争夺皇位。只是这问题只能隐藏在内心,不能破最后的窗纸。

孔晟思前想后,觉得恐怕还是因为史思明的骤然归顺,让皇帝大喜过望、有些昏了,他着急平定天下完成自己光复李唐江山的大业,这才决定冒险舍弃赵王而选择更有统兵能力的李豫,让李豫再次统兵,取李系而代之,代替皇帝前往河东范,接史思明的地盘。只要史思明的地盘悉数归唐,区区安庆绪的余孽还算得了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